2345小说>军事历史>明末风云起>756.第750章 夜取热兰遮镇

柯山无奈的叹口气,慢慢的退回了沙丘后面。荷兰人似乎不缺炮弹,城堡中发现有大梁的士兵在观察,时不时的会发射一枚开花弹。

他回去之后,用裹着纸筒的铅条画出了热兰遮城的模样。在靠水道的高台位置,是一座四方形的小城堡,边长在六十步上下。四个角各有一个突出的箭头状堡垒,这个设计很刁钻,每个箭头状堡垒都能与相邻的堡垒形成交叉火力,而且还能得到两边堡垒的支援。所以他们不论选哪里攻击,都会受到三个方向的打击。

而在高台之外更接近水道的一边,又从东北角到西南角修建了一条围墙,围墙除了东南角,其他三个角又都修了同样的箭头状堡垒。而且就算是这道外墙,也不是很长,长的一侧也不过三百步,短的还不到百步,四个箭头状堡垒都是在火炮的射程之内,相互支援没有障碍。

几个军官商议了半天,没有其他好的办法。若是他们不计伤亡的攻击,攻破外城没有问题。可是他们此时只有一千人,还要防备生番和守卫鹿耳门跟赤崁城,所以他们只能放弃强攻,先把敌人围住,等待后续部队到来再说。

不过围城也不能太消极,要把敌人限制在更小的地域,既让敌人没有回旋的空间,又能让他们节约兵力。所以柯山决定,把热兰遮城东边的热兰遮镇攻下来,把敌人都困在热兰遮城中。

当然,这也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因为一条荷兰船搁浅的位置很靠近热兰遮镇,能给镇内的荷兰人提供一些火力支援。这使得他们只能从东北方向的海上登陆进入热兰遮镇,而这里也是荷兰人重点防御的地方。

为了能够顺利登上热兰遮镇,柯山决定采取夜战的方式。夜幕降临之后,大员湾变的黑漆漆,而热兰遮镇靠海的房屋内却还是大都亮着灯。荷兰人认为中国军队不会在夜间发动攻击,而且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中国人要是敢于上岸的话,会遭到他们火炮和火枪的无情打击。

当然,镇中还有不少中国人,他们算是荷兰人手中的人质。而荷兰人的老弱妇孺,则都被送进了热兰遮城。

在夜色中,一艘轮浆战舰降下帆,缓缓的从东北向方朝热兰遮镇靠近,船长靠着镇里的灯光来辨别方向和判断距离。等差不多距离热兰遮镇接近四百步之后,船只停了下来,甲板上的五组火箭炮已经做好了准备。炮长一声令下,两枚火箭弹拖着红色的尾焰,先后向热兰遮镇飞了过去。

外面的火箭尾焰引起了值夜荷兰哨兵的注意,他的预警声刚发出,火箭弹就落了下来,在镇子里爆炸。爆炸把所有的士兵和武装贫民都惊醒了,他们拿起火枪,跑去自己的战位,炮兵也把大炮的毡布掀开,准备向冲上来的中国人开火。至于被关在几个仓库中的中国人,没人管他们。

可是不巧,他们没有看见中国士兵,而只看见一枚枚冒着火的火箭弹在空中飞行,之后雨点般的砸下来,爆炸。这场景太可怕了,火箭弹多的像雨点,把东北方向的半个镇子笼罩在了爆炸当中。

“一半的镇子都被中国人冒火的炸弹笼罩了,炸弹和雨点一样的落下来(这不是形容,而是真的如此),在街道上的士兵和武装平民没人能够躲得开,甚至在房屋中都不安全。”欧沃德的秘书在日记中记载:“所有人都逃跑了,当空中突然炸开一个绿色的烟花之后,中国人的炸弹雨才终于停止,而中国士兵也几乎同时登上了海岸,进入了热兰遮镇。我们随后试图反击,把中国人赶下海,可是中国人拿着强劲的十字弩,躲在暗处放箭。我们的反击失败了,而天亮之后,我们彻底丢掉了热兰遮镇还有一百六十八名士兵,我们撤退的如此狼狈,以至于连放火的时间都没有。”

虽然日记上记得简单,可是这却是大梁官兵们一次冒险的尝试。用一艘战舰来发射火箭弹,密集轰击热兰遮镇的东北角,而十支小船却载着一百五十名士兵早早出发,缓缓的向热兰遮镇接近。等他们到达登陆地点的时候,会发射绿色烟花弹,让火箭弹停止发射。他们则用最短的时间登陆并击退敌人,控制登陆场。

如果他们成功控制登陆场,则会发射红色烟花弹。如果他们失败了,则没有后续部队来增援,他们只能自己奋战或是撤退。毕竟来台湾的人手有限,柯山也不敢让更多的士兵损失在敌人的火力围剿之下。当然,后续如何行动,还是要等天亮,判明情况之后再做决定。

虽然大部分荷兰人都逃跑了,可是还是有一些有荣誉感的士兵留了下来,也有可能是外边爆炸太剧烈,他们不敢出去吧。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些人慌乱的向海面发射枪弹,但却幸运的击中了几个登陆中的大梁士兵。更侥幸的是,其中一个被击中的大梁士兵拿着发信号的烟花弹,跌落在了海水里不能使用了。但此时所有的士兵都在急匆匆的冲向陆地,没人注意到他们的信号弹落入了海里。

然而这些留下来的荷兰士兵,也没有起到阻遏大梁士兵登陆的作用。等大梁士兵分有组织的开来清理房屋之后,这些荷兰人不是逃跑掉,就是被射杀。两门被炸毁炮架的大炮,也被士兵们架在沙袋上,炮尾堆了好几层沙袋做阻挡,准备给沿街反击的敌人一点儿小惊喜。当然,他们没有霰弹,炮筒里装的是碎石子,反正也不是自己的大炮,不用考虑使用寿命什么的。

当他们成功占据登陆场之后,却怎


状态提示:756.第750章 夜取热兰遮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