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明末风云起>755.第749章 初见棱堡

荷兰人在城内的一座还算坚固的仓库中紧急商议对策,他们已经认识到大梁军队的实力。光是时不时会雨点般落下的火箭弹,就让他们心惊肉跳了,更别说还有十六磅实心炮弹的轰击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赤崁城内只有不到三十名士兵,又得不到热兰遮城的增援,荷兰人最终选择了活命。因为他们发现大梁的部队真的是言出必行,一刻钟的时间一过,又开始了炮兵轰击。这次是大炮做主力,将外侧的房屋和仓库打塌了好几个,好像是要扫清进攻的道路。他们担心大梁的步兵冲进来,他们可能会被杀死在混乱当中,连保命的机会都没有。

随着荷兰人的投降,柯山总算是在第二批部队到来之前拿下了一个敌人据点,这个功劳算是到手了。他在四年前出兵山海关的时候就是把总了,可是四年之后,南方军中与他同样起点的同袍都有人做到副将了,他才是个千总,就是因为无仗可打,没有军功。

而这次渡海作战,是赚取军功的大好机会。所以他不会放过任何立功的机会,只是让部队休整一夜,就开始准备对热兰遮城的攻击。陆上部分好说,只要在热兰遮城的沙丘与本岛的浅峡处搭建浮桥就能让部下过去。至于搁浅在热兰遮城南边充当炮台的荷兰战舰,则是让水师给抢去了,毕竟水师也需要立功的机会。

可是水师的行动却不成功。水师派出一条战舰,冒着搁浅的风险从后面接近搁浅的荷兰船,想要用抛石机发射火罐来烧毁敌舰。可是他们还没有靠近到两百步的距离,荷兰船的尾部就有两门大炮开始发射了。

原来荷兰人趁夜里的时间,把两门大炮搬到船尾的位置,来弥补他们的防卫漏洞。两门炮虽然是三寸炮,可是荷兰人在放入弹药之后会再塞入破布增强气密性,射程不短。而且荷兰人的炮术很高,现在又是搁浅状态,与在陆地上一样平稳,炮弹打的更准了。

只两炮,就让水师的战舰赶紧向后撤退,脱离荷兰舰炮的打击。他们的船首被砸坏了两处,好在退的及时,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还不影响航行。今后他们的运输任务很重,那些商船是用不上了,所以后续部队和补给任务都由他们水师来承担,可不敢为了一点功劳而把战舰给毁伤了。

柯山虽然得了捞军功的机会,可是却并不开心,毕竟水师的兄弟受了损伤,他们陆师也跟着没脸。于是他把带来的六架抛石机全部摆出来,在沙洲上的的沙丘后面组装。这个位置很好,既在热兰遮城南边的小堡垒射程之外,荷兰战舰的火炮又被沙丘阻挡,所以他们可以从容的架设抛石机并发射火罐。

抛石机操作手在沙丘上的观察手的指引下,三轮发射之后,就准确的把火罐砸在了荷兰船上。要用火炮把一艘大船击毁很困难,可是用火油烧就简单多了。四轮齐射之后,整条荷兰船的甲板就陷入熊熊烈火之中。船上的船帆,绳索,木料全都被引燃,火势大到荷兰人根本不敢去灭火,而是急急忙忙从船上跳到沙滩上,逃向远处的热兰遮城。

过了一会儿,发生了剧烈的大爆炸,大火引燃了船舱中的火药,船只被炸成了碎片,破碎的木屑甚至能飞到百步之外。而沉重的火炮也被炸的飞出来,散落到了海里和沙滩上,也不知道是不是被炸坏了。

接下来就是对付热兰遮城南边沙地高丘上的小堡垒了。只要拿下这个堡垒,就能居高临下的对付热兰遮城了,这是赤崁城的汉人提供的信息。

对付这样的小堡垒,当然没有什么困难,依然是在三百步之外建立掩体,然后运送火炮过去打塌它。虽然他们这次只带来了三门四寸炮,可是对于轰塌一个只能容纳三四十人的小堡垒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但是荷兰人依然在顽强抵抗,他们用大炮发射开花弹,正好能给建立掩体的士兵造成一些杀伤。为了减小士兵的伤亡,柯山让火箭炮助阵,借助沙丘的掩护,在四百步之外发射。当然不是如雨般的齐射,而是一两枚为一组的缓慢发射。目的也不是杀伤堡垒上的敌人,火箭弹也没有这个精度,而是让火箭弹在堡垒前爆炸,让烟尘来遮挡敌人的视线。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奋战,终于搭建好了沙袋掩体。不过大炮的运输也不简单,沙地柔软,不能承受大炮的重量,所以大炮是行进在提前准备好的木板上。几块木板交替铺设前行,足足两刻钟,才把六门大炮运送到了炮位。

不过这时又出了问题,由于要节约火箭弹,这段时间没有继续发射。可是荷兰人利用这段时间,不断试射,已经找准了炮位的缺口。大炮刚一落位,就有几枚炮弹打了过来,好在大炮也不能打的太精准,只是砸在垛口的位置,没有伤到大炮和人员。

炮兵们赶紧瞄准发射。本来的计划是,由四寸炮先发射,先把敌人的两门大炮击毁,然后再轰击碉堡。之后三寸炮警戒,要是有敌人的大炮被运过来,他们做压制射击。可是此时却是顾不上这些了,六门大炮全部开火,三门对付一个炮位,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敌人的大炮摧毁。

他们的刻苦训练,还有实战经验显示出了效果。炮手们快速的装填发射,炮长用望远镜观察,调整着炮口,让炮弹能打在敌炮的垛堞位置。虽然荷兰人的堡垒用了坚硬的石头,可是在铁质炮弹的轰击下,也纷纷碎裂四溅。炮弹一颗接一颗的打过去,让荷兰人的炮手不敢再


状态提示:755.第749章 初见棱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