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越沧海>359.第359章 新军见闻
不会指望着当兵的认字儿太多的,够用就行。咱大王能够编出《汉和字典》,让读音认字的法门简便了数倍,这些年乡间读书识字的童子也比五年前多了许多。哪怕贫穷农户人家,十户人家总能找出一两个学识字的。当兵的要是都不识字,那不是连贫农都不如了么。”

“这倒说的也是,俺当初也是十岁就从淮南寿州跟着流民混过来的,那时年纪大些的都被安置到海外垦荒了,俺全家都被周人杀了或是抢光了粮饿死了,又不肯被人收养。幸好那时候平南军的十王爷修赣江,俺十一岁便到工地上挣命;五年之后偶然寻访见到几个当年逃难时同龄的少年人,居然有两个都已经认字了——当初淮南大乱逃过江的时候,还不是一样的赤贫。”

两人说着,便在那里不胜唏嘘,忆苦思甜起来。

“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道理钱惟昱还是知道的。很显然,对于提升军队的素质、让士兵更好地掌握技战术水平、提高组织纪律性,稍微读点书认点字还是很有用的。至少这样的军队才有可能如同近代化的德军那样成为号令严明划一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蒙古鞑子那种中古时代全凭野性好勇斗狠的兽类。不过认字的数量,也就仅限于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看得懂军情和号令,外加灌输忠于大元帅的理念、适度洗脑就够了。有了假名拼音,再加上只要求读得熟练,不要求写得熟练,那么认一千个字估计也就两年的业余时间就可以完成了。

……

吴良和梁满仓和那些严州撩浅军的人在诸暨大营混摸了两三日,陆陆续续又有一些江西兵和福建兵新人赶来。略略计点了一番,怕是严州撩浅军而来的就有不下一万多人,江西兵足有两万规模,福建兵也有万把人。基本上各镇募兵多少都是和此前的工役规模多少密切相关的。两广那边因为这些年归化蛮夷、修邕江、大规模兴修水利搞桑基塘,怕是所能募得的人就更多了。只是两广路途遥远,至今都还没有编好的粤勇来报道。

三月月中,诸暨大营的劳工就已经聚集了七万人之众了,大营规模几乎都扩充到了比诸暨县城差不多大小。一群原来老本行就是开山架桥、修堤筑坝的壮汉还没开始军事训练,倒是又做了一把土工作业,营建不休。

眼看着凑起了人手,今年募集到位的7万役工便被都编入了亲从都,把亲从都从三万人一下子扩充到了十万人。三月二十这天,这些新兵们第一次见到了他们的主帅林仁肇。林都帅在大校场上把人马都集中起来,视察了一次军纪队列,随后花了几天把原本的三万亲从都老兵打散填充进来,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实现以老带新的混编。

原本钱惟昱从镇海新军时代就刮练的一万人马,如今也都从军八九年了,大多数人都有三旬上下年纪,最年轻的也有二十五六。编入如今扩军后亲从都的也有七八千人,这些人几乎个个都是几层军官了,混得最烂至不济都有一个队副,也算是兑现了钱惟昱昔年对于那些对自己死忠之人的上升通道规划。

吴良因为自己是保住了什将的位置,上头也不会把老兵派给他手下伏低做小,故而一个队的二十来号人都是原本撩浅军来的人。眼见着旁边的队伍混入亲从都的老兵之后全体精气神马上就不是一个样了,他们这些纯新兵蛋子也就只有暗暗努力,争取不被人鄙视。

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是亲从都的老兵们,虽然被打散了编制扩充进新军中,在装备等级上依然和那些新人是截然不同的——三万亲从都至少都有铁甲在身。就算没有全套,一顶钢板锻造的头盔、胸口一面一尺多见方、弧形曲面的锻钢胸甲还是少不了的。而新人们如今只是身着棉甲或者换下来的旧皮甲,据说只有军中操练比武过关了才能换装。如此奢侈的竞技,自然也让新军刮练的积极性被煽动了起来。


状态提示:359.第359章 新军见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