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龙起崇祯>第0030章 皇庄大调整

刘凯在后世拥有如此大的名声,当然不仅仅只是将佃农的收入由年薪改为月薪那么简单。

在改变薪酬,提高了佃农的积极性后,他又将人事结构重新进行了调整。

以往皇庄的掌权人物是管庄太监,负责皇庄内的一切大小事务。庄头、伴当这些人,也多是管庄太监自行任命,协助管庄太监保证皇庄的正常运作。

这种运作模式的优点是省心,缺点是过于简单粗暴。魏可心能够随心所欲地为祸皇庄,就是摆在眼前实实在在的例子。

有鉴于此,刘凯将管庄太监的权利进行了拆分。

他首先将账房剥离出来。

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重中之重就是钱财。钱财是家庭和国家维持下去的根本,同样也是皇庄能够运作、维持下去的根本。

再加上刘凯金融专业毕业,又担任过财务总监。所以刘凯十分干脆地将账房划到他的名下,由他亲自掌握。

其次,他重新对曹化淳进行了任命。

皇庄里大到春耕、秋收,小到佃农的日常出工,人员结构的调整,奖励与惩罚的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林林总总不在少数。

这些事情总需要有一个人牵头去管,在没有更加合适人选的前提下,这个工作只能由曹化淳继续去干。

除了账房和皇庄总管的任命外,刘凯还组建了一个顾问团。顾问团的主要职责,是指导佃户们种地。

现代管理学中,有一个公认的观点,那就是把专业工作交给专业人士去做。

对于种地,刘凯是个十足十的外行,可皇庄内会种地的人有的是。

那些上了年岁的老人,可以说种了一辈子的地。播种、育苗、浇水、施肥、收割、打谷以及农具的使用等问题,这些老人闭着眼睛都知道。

在刘凯看来,老人们的价值不在于下地干活,而在于他们宝贵的经验。所以刘凯将这些老人聚拢到一起,成立了顾问团,将农事方面的事情全部丢给了他们。

春耕也好,秋收也好,这些决定全部由顾问团下达,然后通过曹化淳的组织和安排,得到落实。

除此之外,顾问团还负责处理邻里纠纷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充当后世的居委会大妈那样的角色。

至于进入顾问团的条件,刘凯放得很开。凡是超过五十五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进入顾问团。当然了,这个属于自愿,并不强求。

此外,为了提高顾问团的执行效率,刘凯又费心地在顾问团内成立了一个耆老组。

耆老组的名额固定为十三人,东西南北四个村,每村都拥有三个名额,余出来的那个名额是首席耆老。

耆老们负责处理顾问团的日常事务,首席耆老则负责做出最后的裁决。

谁能当上耆老,与刘凯无关,完全是顾问团内部推举。只要事后将名单报给刘凯,进行最终备案就可以了。

不过首席耆老不需要推举,由刘凯乾坤独断。

此次的首席耆老,刘凯选中了赵五爹,这让一些平日里颇有威望的老人,羡慕得不得了。

在收入方面,耆老的月俸同样为每月一石,而首席耆老则为一石半。

当然,顾问团成员同样有月俸可拿,不过收入只有标准薪酬的四分之一。可即便如此,那些上了年岁的老人依旧是欣喜若狂。

原本只能待在家里由儿女赡养,如今有了活计,有了身份,还有月俸可拿,那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一时间,现场超过五十五岁的老人,全部进入顾问团,他们成为了刘凯最坚实的拥趸。

看到这些老人一个个站在台阶前红光满面,喜笑颜开,台下不够岁数的半大老头们全都红了眼睛,恨不能多长上几岁。

管理阶层方面的安排大体就是如此。

通俗些讲,刘凯大概相当于一个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兼财务部长;

曹化淳大概相当于总经理兼人事部长;

而顾问团大概相当于业务部兼后勤部,首席耆老大概相当于业务部长兼后勤部长那样的角色。

初始安排就是这样,随着日后磨合的不断加深,一些大的调整不可避免。可目前,刘凯只打算做到这一步。

主要职责划分完毕,余下的就是最为庞大的佃农群体。

得益于明朝的黄册制度,皇庄的人口数量、姓名、年龄等问题一清二楚,省去了刘凯重新建立人员档案的时间。

根据手中掌握的信息,刘凯打破原有的框架,以现有的四个村为基础,以户为最小单位,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刘凯先让到场的四百一十三户佃农代表,以村为单位分成四个区域。

随后自由组合,令五户为一组,自行选出一名组长;令五组为一队,自行选出一名队长。人数不够的组与队,先确定框架,日后再进行调整。

刘凯一声令下,现场顿时有些乱套。

抱着肩膀观望者有之,争吵者有之,没有听明白四处询问者也有之。

好在这些都在刘凯的预料之内,之前成立的顾问团立刻就派上了用场。二十多个老人拄着拐杖上场,遇见那些争吵的也不说话,抡起拐杖就是一顿揍。

这些人若是交给刘凯处理,里外都不讨好。可被这些老人揍了,那就只有两个字形容——活该。

一把年纪了,把你打了你也得挺着,甚至还得恭恭敬敬地挺着。

因为这些老人很大一部分都属于爷爷辈的,在大明这个把孝道看得比天还大的国家,敢炸刺儿的人


状态提示:第0030章 皇庄大调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