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102 妻儿 一

第102妻儿(一)

洛阳皇宫,深幽园林,石池楼榭。

郑义与艾麦麦、谪长子郑文清一家三口围坐亭台石桌,唠叨一些琐碎家事国事。此时艾麦麦已五十一岁老妪,再努力妆扮也藏不住衰老;郑文清也是三十三壮年,成熟而有阅历;唯独郑义,仿若时光在他身上停滞,永远都是二十余岁面孔。倘若不知一家三口底细,外人必把艾麦麦当成郑义老母,把郑文清当成郑义长兄。

说心里话,郑义并不认可郑文清。

如果选优选贤,郑义绝不选郑文清继统帝国江山。

郑义眼里,郑文清艺术气息浓厚,能书能画,能作曲能写诗,更像放浪不羁的艺术狂生而不是稳重政客。翻翻历史书就该知道,这种文艺气息浓厚的皇帝只会将国家带向深渊。郑文清的名字,就缘由郑义吐槽他是一大文青,希望诫喻儿子能够走出歧路——可惜,和天下间所有父亲一样,美好愿望只能是美好愿望罢了。

郑文清投身艺术,其实也是受郑义影响。物质规律是固定的,科技树再繁盛也如机械复制图画,更何况许多超前科技都是郑义亲手送出。而艺术则不同,艺术作品常常超越地域超越时空打动人心。郑义武力干涉历史进程,最令郑义感兴趣的,不是标准时空17世纪18世纪科技树复制,而是一些标准时空历史里闻所未闻的文艺作品诞生,譬如最新传到洛阳的《东商外史》话本小说。

或许是帝国与西葡英荷四国殖民战争带来的蝴蝶效应,某匿名文人前些年续写《封神演义》,将周商封神众仙大战引到七大洲五大洋玩成仙侠版世界大战。故事背景宏大的多了,《东商外史》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的文笔,将七十二主角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堪比水浒一百零八好汉。故事仿照《**梅》,借闻仲战死绝龙岭为引子,将故事绕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说商纣七十二大将被女娲等圣人布阵困在东夷,没能及时回援朝歌。故事内核精神很明显,其以商伐东夷而为姬周所趁,暗喻明伐辽东而为郑义所趁,追悼东商其实是怀念大明。再次,小说把鸿钧塑造成假冒天道的大反派,暗喻明初的红巾军与郑义的红衣军;七十二主角则代指孔门七十二贤,结尾七十二主角与鸿钧同归于尽时,更化为流星坠落尼山。作者显然是前明遗老,但是故事确实写的精彩,被时人评价为“紫绶貂冠,惜续狗尾”,意思说此书成就远超《封神演义》,与其并列乃是唯一污点。

类如《东商外史》的文艺高水平创作,还有很多。

比之等待科技树解锁,这些新奇的艺术结晶无疑对郑义更具有吸引力。

郑义对比两时空发展轨迹不厌其烦年年搜集类似《东商外史》新文艺作品,郑文清子承父业有样学样,能有什么好奇怪的?

话说回来,郑义不认可郑文清政治能力,其实也是好事。无论基于工业国家历史大势来判断,还是出于控制权力的自私心理,一个弱势的继承人搭配内阁体系都是极好选择。强势继承人只会带来反效果,郑文清倘若是秦汉汉武唐宗宋祖式的豪杰,登上皇帝宝座之后,说不得就敢幽禁郑义夺取至高权柄——尴尬太上皇,历史屡见不鲜。与之相比,君主立宪模式更能符合郑义利益,一边限制继承人,令皇帝不敢反噬幕后老祖宗;一边抬皇权精神领袖威望,联合资本势力、贵族势力,从容控制内阁文武势力。

当然,君主立宪制也需要社会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

郑义身为开国皇帝,三十年权柄深入人心,文武朝臣无有人敢起反抗之心。永掌权力固然必要,可至高权力也常常反过来囚困郑义,令郑义不得不长时间蹲在洛阳皇宫当吉祥物。郑义坐久皇帝座,人累了,心也累了,所以才有命令郑文清太子监国的念头。郑文清政治根基薄弱,其监国期间,固然有人投资下一代团团围聚在他身边,可举着太上皇郑义旗帜向郑文清谏诤的只怕更多。一次次的权力冲突,再加上郑义幕后遥控,君主立宪的社会基础也就慢慢成熟了。

想到这里,郑义嘱咐郑文清说:“韩信将兵,刘邦将帅,为君之要,在于用人。萧何、张良、韩信各有所长,你不要越俎代庖,不要无故干涉。”

郑文清拘谨回答说:“儿臣明白。”

艾麦麦也顺着郑义话教育郑文清:“用己为下,用人为上,在朝要多听阁老们的谏言,平时也要多听听幕僚谏言。例如艾延恩,你父皇就曾夸他是必至内阁的干练能臣,朝事有甚不懂的,可私下问问他意见。”

艾延恩是从龙名臣内阁第三届首辅艾景熙之子。艾延恩十八岁环游世界,南洋印度非洲美洲都曾留下脚迹,丰富的阅历造就他广阔的视野。艾延恩在政坛非常活跃,本任内阁推选首辅,就有他在背后为麦彰祖摇旗呐喊。众多从龙名臣后代中,艾延恩是最杰出一个。或许由于艾麦麦这层关系,或许艾延恩致力于朝政,他自幼与郑文清交好,算是郑文清渗入朝堂的唯一一根粗壮触角。

记起艾延恩,记起围在郑文清身边的政治势力,郑义微微皱起眉头:“文清,你怎么评价我对儒家的态度?”

郑文清认真思考半晌,回答说:“若即若离?”

郑义摇头:“从来没有离过。外人非议我轻贱儒家,其实我是非常看重儒家的,知道原因吗?”

郑文清这次很快给出答案:“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


状态提示:第102 妻儿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