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南山问答
、在所有古籍中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人类的智慧仿佛在退化,是真的吗?不能用进化和退化来描述,只是思维的方式不同,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了用语言思考用数字计算用有限的事实来证明,但对全息的模拟的东西,确实不习惯把握。但在回归平静的定境,让思维处于自然的状态,有些东西还是会回来的,这就是静坐的意义。

15、大音稀声,谁听到过这种声音?大道无形,谁看到过这个大道?当我在入定时,会感受到很多现象,其中平时没听到的巨大的声音、平时没看到的奇怪甚至是瑰丽的宏大图像,都让我激动和惊讶,如果用大来形容这此音和象,是可以的。但,这还不是宇宙的全貌,而且,不必执着,这些都在本体上称为幻象。

16、易经共有64卦,加上变卦,总共有384种可能,难道这包括了所有命运的种类吗?每个人的命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不一样的。384这个数字只能表达命运的类型和大致趋势。

17、八卦表示五类物质,五行表示五类性质,他们配合的逻辑关系何在?为什么?我前面说过,八卦是从全息模拟中抽出来的代表,五行是从逻辑概念中抽出来的代表,用五行配八卦,是人类企图通过逻辑和数学来掌握全息象的一种努力,在有些方面,古人的这种配对有些牵强,而且,古人也在细节的实践中不断调整他们配对的方式。

18、按四柱预测法,同年同月同日生,就该有同样的卦象,难道他们的命运相同?这仿佛与常识不符。不对,即使相同的卦象出来后,在分析时,还以地域、外应、时间及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没有完全同命的两个人。一个高明的卦师是可以正确区分的。

19、按古卜筮法,蓍草随意分,这种随意怎么可以作为产生一个规定性的结果的依据?我认为,古卜筮法是最接近八卦原意的预测方法,全息的象,在认识论上只有全息的心能够接近。古代的卦师有严格的戒律、师承和仪轨,他们的正心诚意的功夫、斋戒沐浴的形式,都是为了保证制心一处,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在古代,太史和太卜类似于宗教官员,他们的传承体系在今天我们无从知晓,但仅是古代史家的气节和成就,也是今天的人无法想像的。如果你不知道高手在哪里,请你读一读司马迁。

20、我的命运为什么是这样,今后还会有什么经历?我在入世的命运全部都写在给你的笔记中了,这也是将自己的前半生给你一个交代。至于我本人未来的命运,我希望像董老师预言的那样:出世要得神仙道。

问:董先生说你是老实人,你也许自认为是老实人,但你在学院算爱情和在北京算命挣钱,我看都有忽悠的成分,这难道不矛盾吗?

答:什么叫老实人?是忠实于事实吗?谁能够真正看清事实?谁能够做到“实语者”、“不妄语者”,恐怕只有得道之人吧。是忠实于自心吗?想什么说什么?人无恒产者便无恒心,作为一名久穷之人,对金钱有自发的心理趋向,对富人有天然的仇视心理。这个心理在我们老家十分典型,我们都不能免俗。

比如,老家人最喜欢讲的所谓成功故事:山区穷小子混大城市,娶了富家姑娘,继承了全部财产。这就是穷人对富人在心理上的双重报复:拿了你的钱、睡了你的人。这两种心理趋向让我对自己的小伎俩并无愧疚之感,只要是挣了富人的钱,那就不算骗。

很多人并不想找自己贫穷的原因,但喜欢批评富人的道德。因为道德评价最容易,也最主观。现在想来,如果把别人富裕只归究于为富不仁,那么这个人的贫困会终其一生。因为仅有抱怨和批评会蒙蔽你的眼睛,在这个yù wàng奔流钱景光明的时代你会越来越看不清方向。

问:在你混迹于江湖之中时,你是否有过自身道德的困境?你与《红与黑》中的于连有什么区别?

答:最大的区别,在于我提供了特殊的产品,只不过用了不同的包装和营销手段。我预测的准确率还能达到70,也给他们提供了实际的帮助或者心灵的指引,他们应当付费。

问:对于入世要做大丈夫,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所谓大丈夫,就是在历史潮流变动之时,用自己的力量顺势而为,推动历史正向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人。如张良、刘伯温等道家人物,或孙中山、dèng xiǎo píng之类的政治家,也有牛顿、托尔斯泰等科学文学方面的巨匠。

问:对于出世要得神仙道,你如何理解?

答:出世得道者,是zhēn shàn měi的统一体,是宇宙大道的解悟者,也是人类灵魂的指引者。他应当有霹雳手段、成为人类的守护天神;他应当有菩萨心肠,成为人类的慈祥母亲。

问:你提到朝阳群众综合体,他们演绎了“八卦”的另一种含义。其产生原因究竟是什么?

答:这里成分比较复杂,据我观察,主要分为四个层面:一、某些政治势力对某些明星人物的道德审判。道德审判在政教合一的社会常见,但今天作为现代的中国,是不允许公共部门公开对人进行道德审判的。他会借用、夸大或者冒充“朝阳群众”的名义,进行公开谴责和道德丑化。二、明星之间的争斗,所谓同行是冤家,昨天是朋友,今天是敌人。也有借明星炒作自己的,毕福建饭桌上的那个录视频的“朋友”就属于此类。三、娱记要挣稿费、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南山问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