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弗里茨·哈伯申请的研究经费、在极富争议的讨论中终于有了着落,艾德里安得以腾出手来攻克国内其他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原料大关。
橡胶,这种经历一战后迅速走红世界的资源,在此之前,由于人们对它的认知还不是那么成熟,使得它神密的面纱一直没有被完全揭开。开发使用的地方不多,当然不会造成原料紧缺,而自一战开始后,大规模的机械设备、坦克、汽车等都开始产生极大的需求,几乎一夜之间,这种被人们从来不会认真关注的自然资源很快变成了紧俏物质。世界各地都在抢购、储备大量的橡胶原料,当然也包括一些落后国家在内,因为各种民用、军用和大规模的建设性装备都非常需要。德国现在想要获得这个资源的进口就绕不开两个主要出口国,第一是比利时,第二则是英国。这两者的橡胶产地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和约”规定德国可以跟所有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合作,橡胶进口也没有禁令,可想要获得适宜的价格那就就非常困难了。
联情局驻外潜伏人员和驻外使领馆即时向柏林发回的信息,参考世界各地主产区的分布,埃里克将敏锐的目光聚焦向一个既不属于比利时势力范围,且英国影响力又相对较小的国家,暹罗。
对于地处东南亚的暹罗国,德国高层和企业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普遍都不太信任这个国度,源自于这个国家在一战后期曾经加入了协约国阵营,虽然并未派遣一兵一卒跨入欧洲作战,但在其本国大肆抓捕德国人的行为,让很多旅暹德国人仍心有余悸。
不信任暹罗国的人主要是曾经前往东南亚有过经济投入的企业主,也有一部份德国的旅游观光客,国家高层主要是通过联情局潜伏人员和使领馆了解的情况。
一战结束后,随着《柏林和约》的签署,暹罗也曾派代表团访问德国,施特雷泽曼总理在百忙中抽空接见了暹罗国代表团一行。两国除国事交流以外,暹罗方代表还专门就拘禁德方旅暹人员一事进行了解释,其阐述的情况与德方掌握的情况大相径庭。暹方代表陈述说当时是为了切实保护德意志联邦旅暹人员及财产安全,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解除暹罗港口贵国入港船舶的武装,实属无奈,完全是考虑双方当时的非正常状况,为稳妥起见,才不得不暂时收缴并妥善保管,请德方予以谅解。
施特雷泽曼当时皮笑肉不笑地嗯嗯几声,未置可否,但仍然耐着性子接着听完了暹罗方代表的解释。
当时,施特雷泽曼正在为德、法两国之间领土争议的事情而烦恼,接待暹罗代表一事只好转由外交部继续进行,之后,施特雷泽曼总理又借故没有参加欢迎暹罗国代表的晚宴,因此,可以说暹罗国那次匆匆的国事访问只是在德国政界的敷衍中草草了事。
上午的工作忙得晕头转向,施特雷泽曼刚想静下来厘清一下混乱的头绪,埃里克总统的电话便打来了:“你辛苦了施特雷泽曼总理,基于你对国家人才储备的熟悉程度和你本人对德意志联邦的忠诚,国家现在需要派遣一位了解暹罗风土人情、机敏能干的专家为特使前往暹罗办理能源解困工作,开启两国间的商贸往来,这个人选我想听取你的意见,同时需要你的推荐,请马上作出答复”
施特雷泽曼一听国家要派特使去暹罗办差,心里便老大不快乐,两国之间的贸易特使倒是容易挑选,只是这暹罗国听起来就让他感觉心中不爽。埃里克在电话里一再催促下,而施特雷泽曼却总是含糊其词,这让办事习惯于风风火火的埃里克很不高兴:“听着施特雷泽曼总理,我再次强调这次派出特使的重要性,因为德国想要进口足够的橡胶资源,就不能绕开这个国家,我们只做生意,能够解决国内资源短缺问题就行,凡事利国利民就行,为什么不呢。”
最终,施特雷泽曼还是很不情愿地让步了。
埃尔哈特·米尔希,现年30岁,年富力强、精明能干,曾担任过德国驻亚洲事务官,后期主要工作是处理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问题,与暹罗高层和企业界有过接触和了解。埃里克很高兴,吩咐助手安娜塔按施特雷泽曼总理提供的情况将埃尔哈特找来,他要尽快在汉萨菲尔特宫接见此人。
第二天上午,不敢有半点怠慢的埃尔哈特一路风尘仆仆从基尔赶到了柏林。整夜未睡,面容憔悴的埃尔哈特正打算带着家人乘船去挪威投亲靠友,得知德意志联邦总统正在大张旗鼓地到处找寻他时,着实吓了一跳。作为联邦党的反对派,埃尔哈特·米尔希是已经倒台的社会民主党成员,曾积极参加过对抗埃里克统一德意志联邦的行动。随着艾伯特的下台,他也跟着黯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并过着提心吊胆、得过且过的半隐居生活。要说紧张,也是情有可原,因为他以为是这次出国之举让总统误会了。
从总统办公室回到汉萨菲尔特宫,艾德里安突然发现家里冷冷清清的,儿子海利斯的玩具清理得整整齐齐,家里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在家里找寻了好几圈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连黛娜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佣人们不知道总统先生在干嘛,又不敢随便询问,于是,只装着一心一意做事,没有理会总统的奇怪举动。
年长一点的男佣人见艾德里安十分着急的样子,实在看不下去了,放下修剪树枝的工具问道:“尊敬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