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开始列阵,中军之中也升起了一座高耸的云车,多尔衮带着人高居其上,俯瞰全场,从中调度指挥。
身材高瘦的多尔衮经过了一场争夺皇位的风波之后看起来更加虚弱了,脸色因为急行军都有些发白了。
他自小就患有风疾,身体虚弱。常年征战和忙碌让他的身体更加虚弱。
不过虽然这次没有如愿以偿当上皇帝,可是能成为大清辅政亲王,成为实际上的大清掌权者,也让他心满意足了。
原本虚弱的身体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一般,让这些日子每天都是精力满满,神情亢奋,对内镇压那些不安定的人,对外领兵剿灭江家军,踌躇满志,准备一举重振大清国威。
多尔衮站在云车之上,看着对面沉肃默然,不动如山的江家军,一股巨大的压力迎面而来,让他的心神为之一凝。
的确是一支强悍的军队啊!
难怪我大清勇士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其面前折戟沉沙,虽然还未交战,光是这份气势都足以让人心惊胆跳了。
不行,这仗不能按照他们的节奏来打,否则还没开始就被动了。
多尔衮略一思忖,断然下令道:“命令前军叫阵,扰乱敌人士气。”
身旁的旗语兵急忙挥动大旗,向前阵的清军发出了命令。
所谓叫阵,其实就是双方还没动手之前打嘴炮,互相叫骂。一方面可以鼓动己方的士气,一方面可以压迫敌军的士气。
士气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在战争当中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且非常关键。
如果对方能够因为叫骂而自乱阵脚那是最好的结果了,这样就给了己方可趁之机。
清军前阵的士兵们开始用各种脏话粗话俚语大声叫骂起来。有些清兵甚至还对着江家军解裤子,露屁股,种种羞辱恶心之态都做了出来。
甚至更有甚者,直接骑上马在江家军面前一箭之地外驰骋而过,一边奔驰一边叫骂,还做出种种侮辱性的动作。
清军如此行径,让江家军步兵大阵之中出现了一阵骚动。许多士兵气愤不已,脸色涨红,双眼赤红,恨不得立刻杀出去,奈何未有军令,因此许多人都纷纷扭头向后去看中军所在。
这些被清军激怒的士兵都是从明军之中改编和那些从老百姓训练来的,原本的系统嫡系士兵却都一个个漠然以待,面色毫无变化。
江川将云车之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平心而论,他也的确心中有些愤怒,恨不得一声令下,将这些恶心人的清军踩成肉泥。
可是这半年多的战阵经历,自己也读了不少兵书,再有刘基的影响之下,他早已经不是那个年少爱冲动的宅男了,而已经成了一个遇事冷静,学会权衡斟酌的统帅了。
也许他的指挥能力还尚有不足,可是他的心理素质却已经合格了。
江川有了一百门野战炮这种大杀器的助战,今天的打法就是以守代攻,等到敌人崩溃的时候在出动骑兵反击。
现在如果一动,整个阵势就全乱了。一旦乱了,敌人就会趁势而入,最后就会变成了一场混战。
如今敌人刚到,士气正盛,这时候只要脑子没坑都会按兵不动的。
旁边的苏秦转眼去看自己身边这位年轻的主公,看他面色如水,不怒不惊,淡然从容,眼中微微有些欣赏之意。
胡宗宪却是依然满脸忧郁,一动不动。
倒是左翼的一万骑兵中有人动了。“狄”字大旗下一人纵马奔出阵中,战马奔驰如飞,一边奔驰一边伸手摘下马鞍旁的弓箭,张弓搭箭。
那人血色披风在身后飞卷,披头散发,脸上却带着一张狰狞的青铜面具,高大雄健,威武不凡,正是江川从贤良祠请来的先贤之一的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因为少年时期其兄与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而获罪,脸上被刺字充军。进入军队之后为了遮掩脸上的金印,所以出战之时总是带着一副青铜面具,时人成为“面涅将军”。
狄青从小就彪悍勇猛,尤其是擅长骑射,据说可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之上射中一百步之外的敌人,而且还是两箭齐出,号称二龙奔月。
狄青的主战场是在北宋和西夏的战争中,生平大小二十五战,身中八箭却从不畏怯。最有名的就是皇佑五年平定广西侬智高叛乱一战中,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为著名。
他每战披头散发,冲锋陷阵,一马当先,所向披靡,敌人因此闻之色变,而大宋百姓和朝中忠臣如范仲淹,韩琦等都对狄青颇为赏识。
只可惜大宋一向是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狄青功劳越大,位置越高,就渐渐遭到了朝廷的猜忌,最后抑郁而死。
死后却备受朝廷推崇和赞誉,不得不说是时代的悲剧,也是狄青的不幸。
狄青单人匹马冲出大阵后,双方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给吸引住了,十万双眼睛都紧紧盯着他的动向。
多尔衮眼神一凝,看着敌军阵中奔出的这个披头散发带着青铜面具的猛将,一阵心惊肉跳。
只见狄青纵马奔驰过程当中,已经抽出两支箭同时搭在弓弦上,右手一拉,顿时弓如满月,瞄准两骑在江家军阵前纵马叫骂的清军骑兵,手指一松,两支箭顿时离线而去,如同两条飞龙一般以雷霆之势向着那两骑清军呼啸而去。
那两名清军骑兵也都是善骑射之人,见到两箭飞来,心中虽惊,但是却也反应迅速,一夹马鞍,分别向着两个方向奔逃躲避。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