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南园梦华>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 式 宣 战

讨金檄文传千古

铅山瓢泉听鸟鸣

按皇上旨意,正式下诏伐金,诏示海内,以传播中华之正气。找来工部尚书叶正则,请他起草讨伐金国的檄文。

北伐取胜的消息早已传遍朝野,大多数人与往常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未见得欣喜之态,就象邻居热热闹闹、欢天喜地娶媳妇,你家添人进口,与我何干?他叶正则从心底来说,也是髙兴的。不过,细一想,近十万大军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只攻下一个泗州城和三个小县,就算胜利?其他地方的胜败如何?会不会是报喜不报忧?退一步,就算是真胜了,北伐刚刚开始,后面还有许多仗要打,最后的结果怎样,他心里没把握。去年皇上召对以后,许多大臣都说,皇上之所以决定北伐,首倡自是韩侂胄,但最后拍板的则是听了叶正则和辛弃疾说的话。当时,皇上问他时,他回答,金人确实该打,中原应该收复,但是要考虑周密,备成而后动,守定而后战。现在是备成,还是守定,看不出来。现在又要他起草战书,这要是失利了,自己岂不是众矢之的、千夫所指?

他呑呑吐吐,小声地说:平章呀,实在抱歉,本人年纪大了,近来精神不济,写东西没问题,就是太慢,恐怕最少要五七天才能搞掂。为避免耽误大事,您还是找别人吧。

韩侂胄没办法,只得请龙图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李石章。论说,李石章比叶正则小不了几岁。他二话不说,便点头答应。第二天,就写好了。

大家一看,好。激昂慷慨,充满民族正义感,读后让人心潮澎湃。交皇上阅后,由翰林学士誉写,加盖玉玺,颁布中外。表明宋对金正式宣战。

宁宗皇帝讨金之檄文

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朕丕承万世之基,追述三朝之志。蠢兹逆虏,犹托要盟,朘生灵之资,奉溪壑之欲,此非出于得已,彼乃谓之当然。衣冠遗黎,虐视均于草芥;骨肉同姓,吞噬剧于豺狼。兼别境之侵陵,重连年之水旱,流移罔恤,盗贼恣行。边陲第谨于周防,文牒屡形于恐胁。自处大国,如临小邦,迹其不恭,如务容忍。曾故态之弗改,谓皇朝之可欺,军入塞而公肆创残,使来庭而敢为桀鹜。洎行李之继遣,复慢词之见加,含垢纳污,在人情而已极。声罪致讨,属故运之将倾。兵出有名,师直为壮,况志士仁人挺身而竟节,而谋臣猛将投袂以立功。西北二百州之豪杰,怀旧而愿归;东南七十载之遗黎,久郁而思奋。闻鼓旗之电举,想怒气之飚驰。噫!齐君复仇,上通九世,唐宗刷耻,卒报百王。矧乎家国之仇,接乎月日之近,夙宵是悼,涕泗无从。将勉辑于大勋,必允资于众力。言乎远,言乎迩,孰无中义之心?为人子,为人臣,当念愤。益砺执干之勇,式对在天之灵,庶几中黎旧业之再光,庸示永世宏纲之犹在。布告中外,明体至怀。

译成白话文,大意是:

天道公正,我中国一定将伸张真理,只要人心所向,心存正义,即使是普通人都会报仇雪恨。我大宋秉承先辈的万世基业,始终不忘祖先的宏伟志向。可笑你们这些逆天而行的胡虏,还依托以往订立的霸王契约,以侵吞大宋子民的财物,来填补那无厌的贪欲。此种强盗行径,你们却一向心安理得。那些生活在你们统治下的黎民百姓,长期受到虐待如同草芥,曾经的骨肉同胞,至今饱受豺狼的欺凌。在异族番邦的的土地上,干旱洪涝灾害连年发生,盗贼横行,许多人流离失所,却无人抚恤。边境重兵把守,虎视眈眈,送来的文书口气强硬,多是威胁恐吓之语;处处以大国强国自居,视我大宋为渺小之邦,言行骄横枉妄,毫无恭敬之态,叫人难以容忍。多年一直如此,好象我大宋软弱可欺似的。你们金兵侵犯我边疆,公然大肆烧杀抢夺,使臣来我朝廷却目中无人,桀鹜不驯:行为越发粗暴,言语越发傲慢,已到达坏人的极致。今日声讨的种种恶行,表明你们的噩运要到了。如今我国出兵讨伐名正言顺,部队官兵壮志凌云,同时,还有许多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谋臣猛将信心百倍,都时刻准备上阵杀敌立功。西北地区一百多个州县的英雄豪杰,思念祖国而主动归顺,寓居东南七十余年的中原民众,不忘故土而群情激愤。呵!齐襄公出兵灭纪,报九代之前的冤仇,唐太宗为雪隋炀帝污辱之耻,率领众多将领起兵反抗。况且,国家民族的仇恨,如同日月一样明亮,让人日思夜想,以至于悲伤流泪。将报仇雪恨的重任交给文臣武将,同时也将调动千万民众的力量。一国之内,无论君臣,还是民众,谁没有一颗公道正义之心?为人子,为人臣,应当发愤图强,为祖先争光。各部官兵要抓紧练兵,以收复故土为己任,以昂扬的斗志奋勇杀敌,告慰祖先在天之灵!展示我中华世世代代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慨。由此布告天下,让中外民众明白朕的胸怀和气魄。

山阴老学庵,八十二岁的陆游密切关注北伐的进展,前一年,就让幼子陆子虞去襄阳前线,不久,来信说,他在王甫斌的都统司里担任参军,听到胜利的消息,长舒一口气,心中默念:苍天在上,我陆务观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原回归,可瞑目矣。

回书斋作诗一首,名曰《老马行》:

老马虺疲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

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 式 宣 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