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明末乞活>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一阶段,摧腐拉朽

凌晨天一亮,撼天动地的号角声又是嘹亮在这片江南大地上,淼淼晨烟之中,又是数不清的将士列队走出迷雾朦胧,这一幕这些日子倒是发生了无数次,然而这一天早晨,?an?e?n?en`

每一个明军都得到了这样的命令,不灭建奴,绝不收兵!

这些日子,发生了太多的苦难了,来自北方的强盗闯进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抢走了他们的土地,财富,欺凌了他们的父老,妻儿,甚至还要在灵魂上给他们重重一击,将天之骄子的华夏儿女,彻底变成拖着猪尾巴,卑微丑陋的包衣,奴才,每个人都受够了。

没有传说中的烈雨壮军威,甚至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炮兵再一次沉稳的将沉重的铅球炮弹塞进炮膛,剧烈的轰鸣过后,在各自师营长官挥动的指挥军刀之下,一个个将士沉默的端着刺刀向前冲了出去。

此时的建奴大军已经缩水了一大圈,从原来方圆二十多里的巨大军营缩到了仅仅有十多里,然而此时也是建奴最可怕的时候,意志不坚的基本上不是逃了就是死了,余下的,不是如同李成栋这等双手沾满了江南人民鲜血的顽固分子,就是跟着老奴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屠杀了辽东两三百万汉人的女真死忠及其后裔。

如果再有时间,困上十天半个月,这支军队也就被饥饿打垮了,可如今,建奴大军就好像受伤的孤狼那样,恐惧中带着一股子反咬一口的疯狂。

如今建奴还有马肉可吃,还有劫掠来的一点粮食充饥,还有着一战之力,宋青书倒是希望再有十多天时间,困建奴到弹尽粮绝最虚弱的时候再给他致命一击,可惜,时不我待,一但多尔衮兵临长江,面临两线作战的明军将陷于彻底的被动,所以必须在这几日之内彻底歼灭这最后十来万建奴江南大军骨干。

宜兴地形有着著名的三山两水五分田之称,境内属于天目山余脉,虽然绝大部分丘陵都在南部,北部多属平原,然而包围圈中,还是有着几分起伏的,其中以靠着太湖向南的张山以及两湖中间的凤凰山为主,建奴的主要防御也是立在这两山附近,其中孔有德的四万汉八旗与两万多蒙八旗防御相对比较平缓的张山下,而满八旗三万余驻扎在中心地带险要的凤凰山上,刘良佐剩余的四万左右残兵败将则是被放在最外围,当做炮灰抵挡在平原部分。

今日作战的主力还是以北方军团为主,这些日子一直没有派上阵的乞活,台,吕宋等军今日亦是被派上了第一线,作为先锋发起第一波进攻,而李定国也是如愿以偿抢到了顺位第一师的位置。

轰鸣的炮弹绝大部分落在张山与凤凰山之间的平原壕沟群上,乞活军密集的炮火下吧怕是建奴挖掘的壕沟都有些承受不住,大段大段的坍塌下来,将不少绿营兵埋在里面。

似乎也感觉到了今日气息的不同寻常,建奴徐州总兵,嘉定三屠的刽子手李成栋在炮击结束之后,亲自跑到了前沿。

“兄弟们压住了!咱们嘉定,昆山杀了太多的明狗了!明狗容不下咱们了,投降必定死路一条!”

“可摄政王不会放弃咱们,贝勒爷已经许诺了,只要打退今天这股明狗子的进攻,所有人都抬旗!到时候摄政王南下,江南将再度是我们的天下,到时候弟兄们想杀多少明狗就杀多少明狗,想睡多少明狗子女人就睡多少明狗子女人,咱老李觉不管你们!”

端着当初弘光朝配备下来的鸟铳,披着弘光朝发下来的铠甲,被逼到了绝路上,这支已经没有人性的兽军亦是让李成栋的话吃你的双眼血红。

“总兵爷您就瞧好吧!”

“杀光明狗子!”

一声声咆哮中,曾经作为帝国防御北方第一线的干城之军,狂热的对着打着明字旗号的袍泽凶残端起了火铳来。

随着密集的脚步声,弥漫的硝烟中,穿着黑甲举着刺刀的明军亦是一步又一步映入他们眼帘。

这么多天,明军的进攻都是浅尝辄止,大兵团在炮火的掩护下杀到壕沟附近五十米左右,以大火力压制壕沟中清军,旋即再发起进攻,一但遇到攻坚,则退回来,等待下一轮炮火支援,已经习惯了明军进攻节奏的李成栋军并没有忙着开火,而是耐心而残忍的躲在壕沟中等候着,他们手中鸟铳不论精准度,射程还是杀伤力,都不如宋青书的崇祯十一年式燧发枪,大规模枪击要等明军放完铳冲锋时候,再用来杀伤明军有生力量。

虽然没有人性,可李成栋麾下的确是久经战阵的精锐。

然而这一次,他们却似乎错误的估量了形势,半匍匐,一个师的明军逼近到五十米范围内,忽然在军中却是响起了一声大叫,旋即刚刚还躲避枪火缓慢前行的明军端起了刺刀居然一刹那发起了大规模冲锋,呐喊着呈散兵线飞速向李成栋壕沟群冲去。

这冷不丁一下子将建奴打了个措手不及,五十米距离,几秒钟即跑到了,反应过来李成栋军火铳手慌忙从壕沟里探出头时候,明军已经逼近到了十多米处,慌乱间这些火铳手急促的放了一轮铳,浓密的硝烟中,足足一二百明军倒在了枪弹中,匍匐在地。

可这也是李成栋火铳手最后的绝唱了,猛地冲破硝烟,明军下饺子那样的跑完最后十来米,跳下了壕沟。

东南亚二十几个殖民地师平日里最多的作战对象是当地土族,隔着浓密的热带雨林,有时候枪击并不如土族躲在斑斓的芭蕉叶里冷箭来的更


状态提示: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一阶段,摧腐拉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