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皑白雪之中,一道黑色的影子在山丘之间顺畅的划过,在登上一座山丘后停了下来。
这个影子自然就是程征。
衣衫褴褛的他将雪仗插在地上,摘下帅得没有朋友的滑雪镜,右手伸直竖起大拇,闭上左眼将大拇指对准了远方的山峰,随后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察大拇指瞄准的方向。
他这是在测距。
没有了精密仪器,所能依靠的也只是这些古老的方法,其结果自然也仅供参考。
不过,相对于程征那张比例尺全凭感觉的地图来说,这已经足够精确了。
在地图上简单的花了个山峰的形状,并且标注为“待查,推测无价值”后,程征带上滑雪镜继续前进。
他的路线早已做了简单的计划,从地图上看的的话不难发现,程征的路线是以他的木屋为圆心螺旋向外扩张的,如果画出来的很像半盘蚊香,至于蚊香的另一半……那里是空旷的海面,没有什么探索价值。
程征的自制背包里堆着不少石头和一些干枯的植物,这都是沿途采集的标本。
现在程征探索的地方距离营地已经很远了,收集植物、矿物样本也是为了不时之需。万一什么时候用得上了,没有准备的话还要将走过的路重新走一遍不说,记不清在哪里找得到的话还要沿途重新探索一遍。
虽然每次探索多多少少都有所收获,但直到现在程征也没找到目前他想要的铁矿。
按理说,铁应该是整个宇宙之中最平常的东西。毕竟聚变与裂变的终极产物都是铁。元素周期表上低于铁的元素聚变放出能量、裂变吸收能量,而高于铁的元素裂变放出能量、聚变吸收能量。
如果将所有元素所含有的能量画成曲线图的话,那么铁就是波谷。
正是因为如此,铁有着所有元素中最广泛的分布,无论是小行星中、底壳地幔中都有分布,甚至恒星燃烧殆尽后的最终产物绝大部分也是铁。
尽管铁有着如此广泛的分布,程征也可以肯定这颗星球上会有铁,可直到现在他也没遇到过易开采埋藏浅的铁矿。
今天也是如此。
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小木屋,程征将包里的标本一个个的拿出来,在地图上做好标记,然后按照编号放到满是小方格的标本架上。
这高大的标本架乍一看仿佛中药店一样,只是没有了那些小抽屉。标本架上的小方格上,带有编号的已经接近100了,在程征放入最后一块石头标本之后,方格上的标号刚好上升到108。
处理好今天的标本,程征再将画好的地图挂到墙上,与其他挂在上面的木简地图拼成一幅更巨大的详细地图。
以上就是程征的日常。
炉膛上鱼汤已经咕嘟嘟的冒着泡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微带鱼腥的香味。
程征的肚子已经姑姑乱叫了,可他却丝毫提不起进食的兴趣。
就算怪鱼肉是难得的珍馐美味,天天吃顿顿吃并且除了盐之外没有任何任何调料着吃的话,几顿之后就够了,吃够之后继续吃甚至可以算是折磨。
把铜锅从火上拎下来放在一边冷着,程征打开柜子从里面掏出来不少小零件,有木质的也有铜质的。
这些东西,就是程征最新的“研究”成果:电磁炮……
……的雏形。
的确只是个雏形,大多数东西程征都还没准备好,除了两条笔直的铜轨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木头模型。
当今的电磁武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方案了。
比如说磁阻式样线圈炮――也被称为高斯炮。
磁阻式线圈炮其实就是利用线圈方式制造磁场,将枪管内的磁性弹丸“吸”出去或者“挤”出去,最早的应用其实是粒子加速器。
线圈炮的优点是弹丸与枪管不会接触,没有摩擦,动能损失可以小到忽略不计。除此之外线圈炮的优点还有结构简单、易维护、寿命长并且可以自由更换弹丸口径、重量甚至形状等。
至于缺点嘛,磁阻式线圈炮能够抛射的弹丸只能是强磁体弹丸,所以强磁体的昂贵算是高斯炮应用化的一大障碍,不过比起另一个障碍来,弹丸的昂贵就算不得什么了。
磁阻式线圈炮的另一个致命的缺点是计算量爆表。不同质量的磁性弹丸在磁路中被加速,其加速力、绕组电感的计算就成了巨大的问题。只能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有限元计算,并且一旦弹丸重量、枪管长度、电流电压发生改变的时候,都得从头开始计算!
就算将每个情况都计算出结果,可这又给弹丸的加工提出了艰巨的要求:重量、磁力必须极为精确。前者还好说,但后者可就难为人了。而磁阻式线圈炮与传统火炮不同,一旦弹丸达不到要求,轻则威力大幅度降低,重则根本连弹丸都射不出去!
除了比较有名的“高斯炮”外,线圈炮大家族中还有很多其他分支,什么有刷的、无刷的,直流的、交流的……甚至还有什么感应式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不再赘述。
另一种更加有名的电磁炮更是因某常盘台中学的某科学……咳咳,而家喻户晓(大雾)。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电磁轨道炮。
磁轨炮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通电的轨道之间放上导体弹丸,电流经过一条导轨流向另一条导轨时,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巨大的洛伦兹力推动弹丸,其理论速度甚至能达到亚光速。
磁轨炮的优点在于不挑弹丸,理论上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