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以后,张晖还能常常听到,乡里的老人说起祖辈的故事。北苑茶场在建州城东三十里,建溪的支源东溪的两岸,几百年来,这里的祖辈祖辈都在种植茶叶。建州地处建溪河畔,毗邻武夷山脉,闽地北部,天下之东南。上古之时,天下一分为九,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是为九州,东南曰扬州,淮海惟扬州,三江既入,震泽厎定,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越王无疆是勾践的六世孙,楚怀王二十三年,越国和楚国交战战败,无彊被杀,楚国大并越国土地,越国灭亡。越国被楚国消灭后,越王的子孙就分头往江南海滨一带迁徙,各据一方。到了战国晚期,无诸占领了东南沿海地区,自称闽越王。越王子孙逃亡队伍中,还有一支跑到瓯江流域,也画了个圈圈占地为王,首领为东瓯王。这闽越王和东瓯王都是越王勾践的后裔,两个大王本是同根生,可惜为了争个族长或正统位置老是打来打去。秦王政二十四年,秦灭楚。二十五年,秦将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以吴县为治所。秦始皇巡游至会稽郡南部属地大越,将其改名为山阴。二十六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分会稽郡西部置故鄣郡,把原来的闽越国和东瓯国设为闽中郡。不过由于这里是荒服之国,又偏又远,山高路险,加上越人强悍,很难管理,所以闽中郡虽然是秦王朝的郡县之一,建制却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秦始皇并没有派守尉令长到闽中郡来,闽中郡真正夫人统治人分别是无疆的七世孙无诸和八世孙驺摇。秦朝虽然没有派军队和官吏入闽,却把大量闽越人迁到了浙江北部和江西、安徽等地,然后流放中原罪犯到闽来。无诸不是傻子,他对秦王朝,表面上俯首称臣,暗地里可是口服心不服。不管怎样,人家好歹是越王的后代,这一点骨气还是有的。秦二世元年,趁着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的东风,无诸也跟着响应,带着英勇好斗的闽越人来伐秦了。后来陈胜、吴广失败,项羽、刘邦成了反秦主力。无诸跟着刘邦入武关,战蓝田,攻析、郦,立下赫赫战功。秦王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王侯。楚国和越国有点宿怨,项羽就不封无诸为王了。到了楚汉相争,无诸和驺摇率领闽中甲兵辅助刘邦,攻击项羽。汉高祖五年,刘邦登上了帝位,封无诸为闽越王,把原来的闽中郡拨给了他,封国闽越国。到了汉惠帝三年,驺摇被封为海阳齐信侯,从原来的闽中郡拨出一部分土地,当上了东海王,在东瓯建都。汉武帝建元三年,闽越北击东瓯,武帝发会稽郡兵渡海往救。汉兵未至,闽越已退兵。东瓯王请求举国内迁,武帝将其人口安置于长江、淮河之闲。建元六年,闽越王郢反,汉发兵灭闽越,立无诸之孙繇君丑为粤繇王,又立郢之弟余善为东越王。元鼎六年,东越王余善反。元封元年,汉兵平定东越,迁其部众于江淮闲。汉武帝元封五年,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十三个刺史部中,其中十一部采用了上古州名,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幽州、并州,并改其中的梁州为益州,雍州为凉州,另外有朔方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共称十三刺史部。闽地空虚,有逃遁山谷的闽越遗民复出,故于东冶旧地设一侯官驻军镇之,远属会稽南部都尉管辖。昭帝时因闽越遗民相聚渐多,立冶县。东汉初属改冶县为东侯官都尉。东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郡下设置县。东汉汉献帝建安元年,会稽太守孙策攻侯官,废侯官都尉,并上表奏请于会稽南部分侯官北地设立建安县、南平、汉兴三县,寓意建安年间、南方平定、汉室复兴,连同侯官县为闽地最早正式设立的四县。建安八年,孙策进兵建安,平定三县,设南部都尉府于建安县,析建安县桐乡设建平县,连同闽地原建安、南平、汉兴、侯官四县同属南部都尉府,建安县开始成为全闽地经济政治中心。吕蒙是赫赫有名的东吴大将,江陵一战,蜀将关公兵败麦城,吕蒙立功至巨,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封爵还未颁布,吕蒙疾病发作。孙权准许吕蒙搬到建安县的云际山安居养病。三国吴景帝时,因人口日益繁多,析建安县校乡设邵武县,绥安,将乐县等等。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于建安县新设设建安郡,改南部都尉为建安郡太守,下辖建安、建平、吴兴、东平、将乐、邵武、绥安、南平、侯官、东安十县,基本囊括闽地全境,并成为孙吴最大造船基地之一。晋武帝太康三年析建安郡侯官、东安二县设晋安郡,治侯官县,于晋安郡新设八县。南朝陈文帝永定元年合建安、晋安两郡为闽州,治侯官县。天嘉三年晋安郡陈宝应拥兵自立,攻建安郡城,建安郡太守萧干拼死抵抗,不为所制。天嘉八年,陈文帝派兵入闽援建安,剿陈宝应,复建安郡,攻晋安郡,全复闽地。光大二年改为丰州,建安郡属之。光大年间析晋安郡地设南安郡。隋文帝开皇三年,隋文帝将地方州、郡、县sān_jí制改为州、县两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