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我家后院是明朝>第五十一章 朝会

8月初,朱由崧在南京紫禁城里举行朝会。自从五月份他登基以来,一直沉溺于酒色之中,很少过问政事,这次是难得的举行朝会。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重要部门的文武官员都有参加。

这次朝会有两个重要的内容,第一个是检讨“联虏平寇”的策略,第二个是关于粮食丰收的事情。

在南明的前期,朝廷上下几乎全都沉浸在借用满洲贵族兵力扫灭“流寇”的美梦中,自己坐享江南财赋充盈之地,依然可以过着纸醉金迷的太平日子,“联虏平寇”就成了南明朝廷一厢情愿的上策。为此,在六月份的时候,南明朝廷曾经派出使团北上和满清和谈,没想到和谈失败了。

北使和谈的失败,在弘光朝廷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少数大臣已经看清了满清真面目,希望朝廷认真做好防止清兵南侵的准备

然而南明朝廷上下,既然一厢情愿地“借虏平寇”,自身毫无振作之意,一味满足于偏安江左。他们只想利用江南富庶的物质条件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其腐朽程度较之崇祯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武英殿里,肥胖的朱由崧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文武大臣站立在下面两边,苏伯东也参加了这次朝会。

户部尚书高弘图首先汇报粮食丰收的事情。

高弘图高兴地说道:“皇上,根据户部的统计,现在耕种高产量水稻的耕地有五千四百八十万亩,其中,大约有两千万亩是朝廷可以征收田赋的对象,其余三千万多亩耕地都属于朝廷的免税对象。以每亩收成15石(一石为60斤)来计算,总收成为八万万两千万石。其中,朝廷可以征收田赋的两千万亩耕地,粮食收成约为三万万石,朝廷收取的田赋是四成,可以征收相当于一万万两千万石粮食的赋税,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对于大丰收,无论是忠臣还是奸臣,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都是一件好事,许多人都面露喜色。

马士英说道:“皇上,这是大喜事,多亏了苏伯东,如若不是有他提供水稻种子,大明的耕地上焉能有此丰收。”

朱由崧笑道:“没错,苏伯东是大明的功臣。”

苏伯东说道:“为皇上分忧,是臣该做的事情。”

朱由崧说道:“高弘图,田赋何时可以收上来?”

高弘图说道:“大概在本月中旬可以全部征收完。”

朱由崧说道:“抓紧时间征收。”

接下来,是商讨跟满清有关的事情了。

内阁首辅马士英说道:“皇上,即便清廷拒绝何谈,咱们也不要惹恼了多尔衮,要向他表明我大明绝对没有与大清为敌之意,以免清军南下。”

礼部尚书钱谦益说道:“臣赞同马首辅所言,即便清廷没有同意何谈,咱们也要向他示好。”

朱由崧说道:“两位爱卿所言甚是,咱大明连闯贼都敌不过,何况是清军,虽然这次清廷拒绝了,咱们也不能放弃,继续派人联系多尔衮。”

户部尚书高弘图说道:“皇上,满清鞑子乃是豺狼虎豹,在先帝时期就曾几度入关,对我汉人百姓烧杀掳掠。现在他们忙于跟李自成作战,所以暂时没有南下,一旦李自成被满清彻底打败,清军肯定会南下。皇上,咱大明要做好作战准备啊。”

朱由崧喝道:“高弘图,你未免太危言耸听了。朕累了,没事就退朝。”

对于这种事情,苏伯东没有发言,冷眼旁观,原本历史上就是这样,南明的皇帝和多数大臣都幻想着满清不要南下,这根本就是做白日梦。苏伯东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打造出强大的军事力量。

回到府中,赵小悦和赵芷若,正在陪着苏兆凌玩耍。赵芷若按摩手法特别好,又能哄人开心,带孩子也有一手,进入苏府不到一个月,就让苏伯东、赵小悦、马灵儿三个主人对她赞不绝口。

吃完中午饭后,苏伯东又在享受着周芷若的按摩。

“老爷,要不芷若给你讲讲故事?”

“你会讲故事?”

“芷若自小博览群书,懂得很多故事、典故。”

“那你想给我讲什么故事?”

“要不,讲孟姜女的故事吧。”

“行吧。”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

《孟姜女》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苏伯东虽然知道个大概,但内容了解不多。赵芷若就站在他背后,悦耳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闻着她清幽的体香,不禁心猿意马起来,真想把她推到,不过还是忍住了。

这天下午,侍卫来报,宋应星已经从来到南京,求见苏伯东。

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此前,宋应星已经是凤阳府亳州知州(正五品),苏伯东在马士英面前,替他争取到了工部侍郎的职位。

“宋应星见过总督大人。”

“宋大人,你终于来了。你的著作《天工开物》本官已经看过,写得很


状态提示:第五十一章 朝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