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二百二十一章 胜利归来

当一个人,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对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了一丝留恋的时候,会怎么做呢?别的人,买当不知道,但是他自己该怎么做,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买当不堪忍受从王位上跌落凡尘的苦涩,过惯了上位者的日子,让他回归朴实,他宁可去死。

缓缓地抽出佩剑,买当把佩剑驾到了自己的脖子上,然后用力一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买当勉力伸出手,向上缓缓攀升,似乎是想要扶正头上的王冠,可是,伸到半途的时候,他的手却无力的垂了下去,连带着整个身体都摔倒在了地上,头上的王冠被甩出去了数步远,他却再也没有力量,把王冠拿回来戴在头上了。

买当自刎而亡,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至此,鲜卑族的三大领袖,全部授首。幅员辽阔的鲜卑族,即将迎来新的统治,相信用不了多久,鲜卑人就会在元起民族融合的大宗旨之下,开始新的生活。

与此同时,在击败了买当和西部鲜卑三大首领之后,元起给齐天留下了三万大军,让他对西部鲜卑的残余力量进行清剿。元起相信,有着长年坐镇边关、和异族人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齐天,一定会把事情处理的很妥善。而且,还有陈宫这个智囊帮助齐天出谋划策,元起完全没有任何的担心。

之所以会这么着急的班师回燕京,是因为留守燕京的黄勇派人给元起送来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孙策突然来到了燕京,本来是很着急要见元起的,但是当他听到元起已经率军北上,抵抗鲜卑之后,也就只好耐着性子等候在燕京。至于孙策到底有什么急事,黄勇的信中却没有提及。

元起对孙策的脾气秉性十分熟悉,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孙策是不会来燕京找自己的,孙策身边,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能让孙策耐着性子在燕京等候半个多月,而没有前来北疆寻找自己,也昭示着孙策的身上,一定是发生了一些变故,否则,以孙策的性格,一定会单枪匹马的来北疆找自己了。况且,黄勇是元起的心腹大将,对黄勇都有所隐瞒。没有说出发生了什么事,那么事情一定不简单。

当初收下孙策这个徒弟,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元起对孙策的了解逐渐深入,他发现孙策的本性并不坏,只是有时候太过自我了一些,也太过崇拜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除此之外。孙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大将了,绝对是可堪造就之才。熟知历史的元起还知道,用不了多久。整个江东都会变成孙家的后花园,孙策就是东吴帝国的实际开创者。为了稳固南方的局势,元起也没有理由对孙家的事情不闻不问。更何况,元起现在已经和孙尚香定亲了,说起来,也算是孙家的半个儿子,无论于公于私,元起都不可能对孙家的事置之不理。

距离当初元起与田丰约定的两个月时限,还有十天的时候,元起率领着得胜之师,出现在了燕京城外十里远的地方。这次出征,对北疆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短短两个月之内,元起大军先是平定了幽州境内的高句丽国和扶余国,把这两个国中之国变成了幽州治下的两个郡;而后以粮草做诱饵,一举击败了东部鲜卑阿卖提所部;紧接着在王诺无意的“帮助”之下,齐天使出苦肉计,迅速平定了中部鲜卑的连满所部;最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元起对西部鲜卑买当所部,上演了一出简单实用的离间计,一战击溃了西部鲜卑的主力军。

麾下各位文武同心戮力,是元起获胜的另一重要因素。战斗在第一线的武将们奋勇当先、身先士卒;留守在后方的官员们也不轻松,不但维持着境内治安的良好,还要负责向前线输送粮草,保证前线大军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作战。文臣武将同心同德,没有任何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内部的稳定团结,是保证幽并军事集团在危急时刻,连战连捷的重要因素。

此外,元起的识人之明和知人善任,也为这场大胜奠定了基础。在元起麾下,大多数文武官员,都是元起亲手发掘出来的人才。在投效到元起麾下之前,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投效元起之后,元起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给他们最为适合的职位,让他们尽展所长,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才智,并时刻不忘记对他们进行更深入、多方面的培养,这就造就出了一批可堪重用的猛将和能吏。

以诸葛亮为最典型的例子,在此之前,没有几个人知道诸葛亮是谁,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尊敬,都是因为他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的弟子,再加上元起对其青睐有加,才让诸葛亮坐上了第一文臣的位置。对此,不少人心中都存有疑虑,认为诸葛亮年纪还轻,资历不足,不足以被委以如此重任。可是此战之后,诸葛亮的军事素养、运筹帷幄以及对人心的揣摩,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让那些心存疑虑的人,彻底打消了心中的担忧,确认了诸葛亮第一文臣的地位。

除了内部的因素之外,外部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就是这场罕见的天降大雪,让北疆的异族,尤其是鲜卑族毫无准备,为了生存,只能在仓促之间,向幽并发起大规模的侵略。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不可能有太多的粮食存量的,贸然发起战争,一旦失败,结果必然就是走向灭亡。相比于鲜卑人,元起手中的粮食虽然也不多,但汉人毕竟是以农耕为主业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一章 胜利归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