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逆魏>第六十二章 别离(下)

当范雎打开时那两个布袋时,看到的竟是满满一大袋子的钱以及将小袋子撑得鼓鼓的黄金。

范雎手上一大袋子的钱,准确的说是在魏国通用的圆形圆孔的圜钱,也就是后世秦始皇时期发行的圆形方孔钱的前身。

范雎这才想起师祖昨日在洞中承诺过要给予他们的,这是这次历练师祖为他们提供的唯一帮助,在山外世界能发挥多大作用,作为三人之中下山次数最多的他可是清楚得很。

范雎掂量了一下这一袋子圜钱的重量,估摸着应该有几百釿左右,再加上这一小袋黄金,这样多的钱财着实让范雎有些怀疑师父是不是给多了,毕竟这些对于只不过出趟远门的他们而言确实是有些多。

据汉书记载,当年魏文侯时期,李悝还在的时候,当时正常的粮价是“石三十”,也就是每石粮食三十钱,若是一户五口之家耕种百亩田地,一年可以收成“粟百五十石”,除掉当时所收的税,大概就是剩一百三十五石粮食,再算上五口之家的农户自己的吃喝消耗,大概就剩下四十五石粮食,合计一千三百五十钱。

也就是说,范雎手里拿的圜钱加上小袋黄金能换到的圜钱,差不多相当于当时五口之家一年开销总和的一半了,所以对于师父给他这么大的一笔钱,范雎很是不解。

“这些钱,由你看管,这一路上的开销你自己掂量着点,你要再想拿多点,为师可没了,也变不出来了。”

王禅说这句话确实没有半点虚假,他们虽久居山上,可他们也有自己的农田,再加上山上的天然食品,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甚至会有些多余东西,他们便将它们转卖给附近的农户或者是远一些的城邑市集,所以能给他们凑到这么多钱就很不错了,毕竟他们是住在山上,在基本保证自给自足之后,留多了这些世俗之物也没什么太大用处。

由于钱币带起来麻烦,王禅还将手头上仅剩的几镒黄金交给了他,所以王禅手头也没多少了。不过王禅却并非完全没有,不过剩下的不过是一些他国的刀币、布币,他们此行也用不上,毕竟他们是在魏国境内,给他们也没用。

当范雎自以为师父这钱给多了时,他的师父竟然还觉得给少了!

不过这也是基于他根本不知道这些钱有可能是他们未来几年开销来源的这一基础上,若是几年的话这些钱却是算少的了。

王禅对范雎比较有信心的,因为之前每次带他这三位徒儿下山时,都是由范雎看管钱财的,对于范雎看管钱财以及节约的本事他还是了解的,用上一阵应该不成问题。

再说了,他也不相信让他们去找的那位故人会对他们不闻不问,连点钱都舍不得给他这几位徒儿,毕竟那位故人还欠着他一份恩情。

不仅如此,这三位可是他的徒儿,作为他们的师父,他清楚的知道这三位徒儿的才能,也许目前可能还做不了一方诸侯的大臣,但是做一届小吏还是绰绰有余的,魏无忌若是惜才的话,肯定也会留下他的这三位徒儿。

范雎虽然觉得师父的钱财给的太多了,可他只是在心中稍稍的想了想,所以也没有把心中的这个疑虑说出来,而是应声答应了下来。

“为师也没其他什么事了……你们去吧!”王禅摆了摆手,淡淡地说道。

“诺!”范雎作了一揖,便转身朝身后的两位师弟方向走去。

作为师父的第一个弟子,范雎原本还想和两位师弟一起再向师父行上一礼,可王禅似乎并不领情,在察觉到他的意图后,立马打消了他这个念头,板着脸沉声道:“赶紧走吧!不然傍晚前可到不了你们要去的那个歇脚村落。”

范雎差点忘了,他的师父是位很少流露出自己情感的严师,于是他便也没坚持己见,而是唤醒了此时像是陷入沉思的张安,以及想早点赶到大梁的孙云一起,朝着山下走去。

王禅望着三人渐行渐远的背影,久久不愿离去,直至三人彻底消失在他的眼前。

恰在此时,一阵风吹来,撩起了王禅渐渐斑白的银须,扯动着他发髻上几根未梳理好的泛白青丝。

这一晃,已经十几年了,眼前渐渐远离他视线的三位徒儿,也从一齐腰黄口小儿长成了超过他发髻高度的弱冠青年。

王禅的目光凝视着他三位爱徒渐行渐远的身影,他其实很想叫住他们,毕竟这些年来他一直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子女看待。

他还依稀记得他这三个徒儿刚来到云梦山时的样子:范雎是扯着他深衣的一角,从上山那一刻开始就像个好奇宝宝似得打量着周遭的一切;尚在襁褓且有些虚弱的张安则是给他刚抱来云梦山,就开始哇哇大哭,不过陪同着的范雎从他手上接过来一抱,张安便不哭了,然后范雎就像照顾弟弟似得,从山脚一路抱到山腰的住所;最折腾的还是孙云,从小就有点古灵精怪的他,来的时候刚好是人生中最调皮的年岁,鼻口上悬着永远擦不干净的鼻涕,一来就和比他大上一点的张安闹了矛盾,在山脚打了一架。

当时王禅可不曾想过,曾经地好奇宝宝的范雎如今会张着一张一本正经的正气脸,不过喜欢照顾别人的心却没变,当初虚弱的张安如今却有着一副如牛般健壮的身躯,如今也没那么爱哭鼻子了,孙云看上去倒是没太大变化,依旧是一副机灵的模样,可他那流不干净的鼻涕总算是擦干净了,脸型也渐渐随着年岁的增长愈发的俊俏起来……

状态提示:第六十二章 别离(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