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浴血抗战十四年>第六十四章、撤退

秦远带着手下兄弟跟着张弛一路撤到齐齐哈尔附近。

俩人在这里选择了分道扬镳,而张莹也被接回了队伍。

张莹看到秦远平安归来,眼泪当时刷刷的就往下掉。

她在齐齐哈尔每日都能听到百姓议论前线战场伤亡惨重,今天又阵亡了多少人,明日又阵亡多少人。

她很担心秦远等人的安危,枪炮无情,也许一颗子弹就会永远天人相隔。

现在看到秦远终于平安回来,张莹当然很高兴。

可是左看右看,发现队伍回来的只剩下这几十号人,一个个面带悲戚,和她一起从山寨出来的十几个兄弟也只回来两个。

不用问,张莹也明白其他人多半都阵亡了。

四百多人的队伍,减员将近九成,这是何等惨烈的一场战斗。

她再也抑制不住,哭出了声。

秦远明白她的感受,死去的都是他们的袍泽兄弟,没有谁会心里好受。

他走上前去,将张莹拥在怀里,此时的张莹已经泣不成声。

而其他兄弟听到张莹的哭泣,也都满含热泪,人心都是肉长的,谁都不是铁人,都会有情绪需要发泄。

此时所谓的东三省抗日先锋独立团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不到五十人了,三个营长阵亡两个,只剩下张凤林一人。

张弛劝说过秦远,让他继续跟着马占山将军干,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因为在张弛眼中,秦远是个难得的将才。

带着由溃军和土匪组成的部队一路千里迢迢从辽宁来到黑龙江参加抗战这就不说了,单是他这几日带着手下弟兄在阵地上和鬼子血战宁死不退,就让张弛感到非常佩服。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占山手下现在正缺少像秦远这样敢打敢拼的年轻军官。

尤其这次江桥抗战队伍损失惨重,急需要一批有能力的基层军官补充到部队里,稳定底下士兵的军心,同时训练新兵,拉起战斗力。

张弛向秦远承诺,只要继续跟着马占山将军干,那么他保证秦远一个主力团长的位置。

要知道,东北军论资排辈是非常严重的,想要做到团长这一级别,不熬个十几年资历根本不可能。

张弛这次也算是下了血本了,他是真心欣赏秦远,希望秦远能够留下来。

但秦远却拒绝了。

他想起前世吵得沸沸扬扬的马占山投降事件。

在江桥抗战失败后,马占山被迫退守海伦。此时,他的队伍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很多前来投军的爱国青年甚至连一支步枪都没有。

在哈尔滨沦陷后,海伦就变得岌岌可危了,关东军随时都有可能腾出手来进攻海伦。

可眼下马占山手里的部队,却根本没有足够的弹药和武器,与之抗衡,只有束手待毙的份!

关东军在调兵遣将的同时,又派板垣征四郎等高级军官为代表,前来与马占山商谈,和平解决黑龙江的反日武装问题。

马占山在思想上,也经历了一场复杂的斗争,最后为了拖延时间,避其锋芒,不做无谓牺牲,他答应与板垣征四郎等关东军代表进行会面,并口头答应日军不与其发生冲突等条件,赞同日满亲善等主张。

1932年2月,马占山宣布投降日本,随即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后兼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

顿时中国国内一片哗然,各种讨伐声不绝于耳。

然而,就在世人竞相谩骂的时候,马占山又做出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举动。

他在四月初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驰骋于东北边陲的抗日疆场上。

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马占山并不是真的投降日军,而是耍了日本人一道。

后因作战不利,于1932年12月4日,由满洲里乘火车退入苏联。

马占山他是胡子出身,他也许更加现实,不会让弟兄们喊着空洞的口号,拿着镰刀,冲向鬼子的机枪,做无谓的牺牲,所以他可以选择向鬼子诈降。

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只是在极端条件下进行抗日斗争的一种策略和计策,甚至对更好打击日本侵略者还起到了积极影响。

但对于秦远来说,他却做不到跟随马占山一起诈降。

无数的兄弟死在了鬼子的枪口下,尸骨未寒,却要委曲求全,卑躬屈膝的向日本人求饶,即使是诈降他也无法接受的。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秦远自认为不是圣人,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线,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着没有尊严!

来到乱世,秦远不求名留青史,因为到那时候他已经死了。

他只求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中国人这三个字!

拒绝了张弛的好意,在张弛再三挽留下,秦远还是决定带着队伍离开黑龙江向关内出发。

按照秦远的想法,从齐齐哈尔出发绕道科尔沁旗,然后从科尔沁旗顺着蒙古高原一路南下就可以来到热河省。

而现在是1931年底,热河还没有沦陷,只要到了那里,队伍就算暂时安全了。

此行路途遥远,可谓是千里迢迢,凶险未知。

但东三省已经基本全部沦陷,留在这里打游击在秦远看来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历史已经证明,留在东三省打游击的队伍基本没有好下场,不是被鬼子剿灭就是被叛徒出卖,又或者是覆灭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下。

只要还有一点点机会,秦


状态提示:第六十四章、撤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