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的下乡之旅终于出发了,这一次,贺二娘带着阿苏和婢女小菊一起跟随陈伯去乡下的田庄,开启李家田庄的秋末新修水渠行动。
从灵州城里出来,阿苏的小脑袋就一直挂在了马车窗户外面,眼睛看不够似的,一边看还一边和外面赶车的陈伯聊天。这也不怪她如此好奇,来这大半年了,这才是她第一次出城。
从古到今,什么都会变,但是地理山川却是一直存在,虽然名称会变化,但是大致从描述也可以辨认出来。于是阿苏便从这里入手,和陈伯一路聊风土人情,地理山川,这一通聊下来,她也差不多了解了一些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
现在的灵州差不多应该是现代宁夏灵武的位置,这一区域,一直以来被人称为塞上江南,不同于其他缺水的西北地区,这里附近有众多湖泊、还有湿地,因此也是西北的重要产粮区。
阿苏越发觉得这种优越的地理条件,完全可以扩大耕种面积,既然是富饶的塞上江南,找水源也应该并不会很难。说到这个,陈伯还主动推荐了几个地方,他说一直想劝主人家修新水渠,今天总算是在阿苏的建议下,要达成这个计划了。
到了中午时分,一行人便到了在灵州城外几十里处的李家田庄,在庄上干活的有十几口人,盖了四五个农家院子。院子对着的就是一览无遗的一大片农田,陈伯说这一片就是那有产出的六成,还有其余的位置就偏一些,旧水渠没引过去,所以一半闲置,一半成了荒地。
此时已是秋末,田里该收的都收了,处于农闲时节,庄子里人们就喂喂鸡鸭,养猪放羊喂马的,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让人心情愉悦。
阿苏便对贺二娘和陈伯说,趁着现在天不算太冷,人员还算清闲,就抓紧把新水渠修好了,开春就可以扩大耕种面积了。贺二娘和陈伯也颔首赞同。
庄上用过午膳后,陈伯便吩咐了人收拾了其中最好的一处给贺二娘她们暂住。稍作修整后,贺二娘让小菊在院子里继续收拾、布置。闲不住的贺二娘就拉着阿苏跟随陈伯去庄子四处了解情况了。
这时,陈伯牵来了三匹马,对着贺二娘母子说道,“贺二娘,小娘子,我就先带你们去那些闲田、荒地看看,转一圈时间也差不多了,今天你们刚来,就好好休息,明天早上,我们再去最近的几个小湖泊看看有没有合适来引水的。”
贺二娘和阿苏自然欣然同意,三个人便骑着马绕着田庄边查看边讨论。
李光弼当时在灵州任朔方节度副使,相当是一个地方的二把手人物,所以在这郊外的庄子也算是比较大的,如果都要开垦起来,起码也得三四十个壮丁的人力。贺二娘便和陈伯商量,趁着修水渠多召集一些人过来,再从中挑选一部分就直接留在庄子里好了,以后田多了,要的是人手。
转了一圈,贺二娘也乏了,边喊着阿苏回去,可阿苏第一次出来,新鲜劲还没过,看着天色尚早,便说要自己骑马再转转,也不要陈伯他们陪着,只想自己徜徉在湖光山色好地方中放松心情。于是便问陈伯最近的湖泊在哪里?
“从这往南一直走,有个红山湖,骑马过去不到半个时辰吧,小娘子要过去,来回一个时辰倒也差不多。”陈伯想了一会儿答道。
阿苏看了看天色,觉得距离天黑估计还有一个半时辰呢,于是向贺二娘撒娇道,“阿娘,放我过去看看吧,又不远的。”说罢又是眨眼睛卖萌又是嘟嘴巴的。
贺二娘本来想一口回绝的,看到阿苏第一次这么撒娇的样子,又有点心软,问了问陈伯这里也没出过流寇土匪,过去的路也是直道,态度便也软下来了,于是叮嘱道,“你就骑着马过去好了,看几眼,然后就回来,别下马乱逛,我们明天反正还要去的,到时候随便你看,行不行?”
阿苏听了喜出望外,赶紧对着贺二娘拱手道,“多谢阿娘,阿娘其实你大可放心我,别忘了,我可是跟着二表哥、汇哥哥学过功夫的呢,”
“哈哈,就你那三脚猫功夫,算了吧。要去快去,早去早回。”贺二娘忍不住笑了两声,然后摆了摆手说道。
阿苏得了令,“驾---”的一声骑着马,去寻一个人的快乐时光去了。
沿着路走了不多久,阿苏就看见有个山坡上去,难道这湖还在山上?带着狐疑阿苏继续往前走,越走道路倒是越来宽阔起来,走到山坡顶端,眼前瞬间一片开阔,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奔到了眼前。
这架势,颇有点“高峡出平湖”的味道,这个湖地势高于四周,湖对面还有起伏的山丘,阿苏坐在马上,迎着湖面吹来的微风,顿时心情畅快无比。
当她放眼远眺时,看见几百米处有艘小船,刚心中冒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意境时,却发现离着船不远处水面有这不寻常的动静,“不好,有人落水!”阿苏惊叫一声,赶紧策马过去。
到了跟前,阿苏跳下马来,走进水边,看到离着船十几米处的水面有个落水男子,此时只露出个脑袋在扑腾,阿苏看得心急如焚,径直就往水里走去,好在阿苏懂水性,这个离着岸边也不算远,不多会功夫,阿苏总是连拉带拽把这个男子拉上了岸边。
阿苏这时才仔细看,这个人三十多岁,面容很是清瘦,此刻估计是因为呛了水,处于昏迷状态看脸色都发白了,阿苏还是懂一点落水急救的,赶紧先解开他的衣领,然后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