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骁雄>第六百二十五章 分道扬镳(2)

李风云明白过来,这三人此时找他,是摸不清他对大汉的真实态度。很显然,郭威对刘承祐已经很不满,随时都有可能找一个借口起兵造反。只是郭威拿不定李风云是否真的忠于当今的朝廷,所以一直没有行动。

郭威有此想法也是难怪他,李风云在开封的探子早已经探知一些消息。

郭威平定李守贞河中、凤翔、永兴三镇之后,皇帝刘承祐拜他为魏博节度使,将黄河以北的防御重任交给了他。邺城也就成了郭威的驻地,河北一旦有情况,无论是辽军南下,突破李风云部的防线,还是李风云部起了叛乱,郭威都将直面北方的进攻。

但是河北之地,经过这历年来的战乱,早已经是贫困不堪,郭威所率兵马的粮草,全靠黄河以南支应。而刘承祐显然对郭威芥蒂颇深,有防备之意,从黄河以南送过来的粮饷,很少足额足饷,弄得郭军将士怨声载道。

不止如此,刘承祐还借此机会,不顾史弘肇的反对,将郭威的枢密使拿掉,这就意味着郭威从此只能算做一地的诸侯,再不能过问朝廷中的事情。郭威为了安住刘承祐之心,临去邺城就任之行前,对刘承祐奏道:“苏逢吉、史弘肇都是先皇的旧臣,都很尽忠为国,希望陛下推心任用,必当无事。边疆之事臣一定尽忠报效,不负陛下重托。”

当初郭威出镇邺城,就是否该免去其枢密使之职,苏逢吉便与史弘肇当朝激辩。打架打仗史弘肇当然不怕苏逢吉,可是论嘴巴上的本事,他却不是苏逢吉的对手,因此,郭威没能保住枢密使之职。所以,郭威对刘承祐说的那番话,看似中允,其实细细品味,其中很又酸楚之意。要不然,他为何不提别人,偏偏就只提了苏逢吉、史弘肇两人。

要知道,郭威与史弘肇在朝中算是最合得来,但与杨颁、苏逢吉的关系并不是很好,所以,他没有提杨颁。至于将苏逢吉带上,纯粹是无奈,因为他总不能说因为苏逢吉不许他当宰相就将苏逢吉说得一文不值吧!其实,当时郭威想说的恐怕是:“史弘肇忠臣,内事可托史弘肇,外事就托给我吧!

刘承祐不知怎么,当时便拉住郭威的手,说了一通不知所谓的话:“朕昨夜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见你变成了驴,驮着朕升了天。可是等我下来后,你又变成了龙,离开朕向南而去了。”

刘承祐似乎也另有深意,他的意思应该是想说:“郭爱卿啊,你当初有从龙之功,又平息了三镇之乱,朕很感激你。不过,我现在坐稳了皇帝位子,又十分担心,担心你起兵造朕的反。所以呢,你最好老老实实,自废武功!”其中警告之意,十分之浓烈。

对郭威疑忌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刘知远驾崩之前,苏逢吉、史弘肇、杨颁、郭威、冯道、李风云等人乃是托孤重臣,李风云姑且不论,冯道根本不太管事,好人我自为之。苏逢吉虽然有才,但此人贪财,而且心眼很小,又与史弘肇、杨颁、郭威等人不和。而偏偏少主刘承祐威望不能服众,被行伍出身史弘肇、杨颁死死地压制住,心中也是恨意暗生。于是小皇帝刘承祐连同他的心腹李业,与苏逢吉一拍即合,暗中联合起来对付史弘肇、杨颁、郭威等人。

大汉开国才不到两年,但朝中早已经是风起云涌,处处波诡云谲。双方几乎成为不共戴天的仇雠。

如此情况下,郭威若是没有反意,那才是奇怪了。

李风云暗叹一口气,两年前,他离开邺城之时,郭威曾亲自追了出来,叮嘱他不要起反心,为祸中原,谁料到才两年不到的时间,如今被逼得要造反的不是他李风云,反而是郭威。人生在世,这际遇真是千奇百怪,人心也变得太快了些。

不过,这也表示刘承祐的确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竟然能将郭威这样原本的忠臣逼得要造反。

测探李风云的态度,郭威不宜出马,而且郭威出马,引起周围的动静必定不小,必然会引起刘承祐的注意。所以,郭威才会派郭荣、赵匡义还有王审琦来与李风云见面。

这其中,人员的选择也很巧妙,郭荣可以代表郭威的意见和态度,赵匡义精于算计,而王审琦是李风云的故旧,万一闹得不愉快,还可以通过王审琦挽回局面。

想了想,李风云道:“我风云卫自出世以来,历经大小数十战,除了剿灭那些为祸乡邻、恶贯满盈的贼匪和窃天大盗,刀口从不对准中原人。过去不曾,现在不曾,希望将来也不会!只是,如果有谁想要打我风云卫的主意,就请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我风云卫轻易不会惹人,但也不容他人来招惹我风云卫。”

李风云说这话也并非无的放矢,最近这一年多来,定州、风云卫查出数十起案子,都是各方势力向定州、易州、深州渗透,获取消息,甚至策动风云卫的将领士卒背叛风云卫。这其中很大一块就是由郭威军中派来的。趁着这机会,李风云提点一下。

聪明人说话,有时候说了很多,但其实什么也没说。有时候没说多少,但字字玑珠,耐人寻味。

郭荣、赵匡义、王审琦哪一个又不是聪明人,李风云话中的意思又怎么能听不出来?他是不打算管郭威与刘承祐之间的事,也就是说,如果郭威造反,李风云乐得隔岸观火。

三人彼此看了一眼,郭荣点头道:“这件事兄弟会禀明父帅,至于李兄提到的那些误会,父帅也会严格控制部属,避免这


状态提示:第六百二十五章 分道扬镳(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