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骁雄>第三百四十二章 君恩
,他的家族便被夷灭,无论他曾为大汉朝做过怎样辉煌的功绩。

二十四名臣,到最后没有被夷灭的还有几家?

这是一个怪圈,当立下的功勋越大,就意味着离被人唾骂,踩在脚下越近,除非能成功造反当上皇帝。

然而,这次小皇帝石重贵却并没有这般做。

人生真如一出戏,接到了石重贵这道圣旨,李风云心中一轻。风云卫安全了,至少现在看是如此。

也许是畏惧城外的八千虎贲,也许只是李风云还有利用的价值,也许是李风云的实力太弱,还称不上是一位权臣,小皇帝才会对他如此。

可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小皇帝站在前面,谁还敢再说他是董卓?风云卫的日子会好过许多,李风云的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重要的不是“可带刀入侍,随时有面君密奏之权”,即便小皇帝给了李风云这个权利,李风云也不可能真的背上宵练、幽影宝刀,自由地出入宫闱。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石重贵表明了他的态度,他要保李风云。

那么那些食腐动物就只能远远地看着,最多只能偶尔发出几声不满的吠叫。

注1:大理司直,从六品上官员。

注2:中旨,唐、宋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以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省、门下省,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或者说是一种没有走正常流程的旨意,官员接到这种圣旨后,可以不接受。

一般来说,不接受中旨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节操的行为而备受赞誉。相反,如果接受了中旨,常常被认为是佞臣而受人指责。

这是皇帝与臣子相互制约的一种机制,明朝废除了三省制度,但后来发展出内阁制,内阁制成熟后,未经过内阁同意的圣旨也可称为中旨。

举一个例子:宋太宗在雍熙北伐时,绕开宰相直接和枢密院制定作战方案并直接指挥前线将领,犯了擅发中旨的忌讳,差点被弄得下不了台。

另外一个例子:绍兴北伐中,首相秦桧以朝廷名义发出撤军的诏令,宋高宗却发中旨要求诸将继续进攻。诸将均奉诏撤军,只有岳飞奉中旨继续进攻。结果岳飞免官下狱,死在狱中。尽管众所周知此事是秦大汉奸弄权,但从法理程序上讲,他还真才是有理的一方。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二章 君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