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叛逆枭雄>第101章迎敌

寒风肆掠、由蒙古高原南下的冷空气,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乱窜,一股寒意侵蚀人们的肌肤,空阔的大街失去往日的喧嚣。寒潮来势如此迅猛,也预示着满清王朝寒冬的到来。此时,总理衙门内,军机首席大臣奕劻,一身官服神情萎靡坐在椅子上。他的脸颊塌陷,眼袋肿胀、双眼无神,花白的胡子,预示着老唉。也难怪一个古稀老人,在独木支撑大清江山。

那桐、徐世昌等大臣在一旁站立,他们脸色昏暗、六神无主。“摄政王到!”伴随喊声,年轻的载丰走进来。贵为少壮派应该英姿勃发,而可的神情确老气横秋。山东突然宣布独立,顿时引起满朝文武恐慌。如今南方军情紧急,北洋第3镇、第4镇已经调往武汉前线,眼下镇守京师的只有新组建的禁卫军,京师外围只有北洋第1镇、第2镇。

山东乃拱卫京师的战略要地,距离如此之近,若是让叛军势力做大,京师危在旦夕。本来宣布袁世凯出山担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朝文武可以喘口气,可是袁世凯在途中还没有到达京城,山东确反了,简直是雪上加霜。奕劻召集大臣紧急商议,决定电告袁世凯。“王爷,袁世凯来电了,建议第一镇火速出动,趁着叛军立足未稳全力绞杀。”

奕劻接过电报看了一眼诧异道:“为什么不让第2镇出动?”“王爷,袁大人此举正确,第2镇乃常备军,要随时支援前线作战,还担负京师外围防御,因此第2镇不能动。现在唯有第1镇可用,况且山东叛军乃乌合之众,出动第1镇绞杀必一击必得!”徐世昌建言。他站在袁世凯角度分析,认为此举可行。事不迟疑,奕劻来了精神头,立即下令良弼率领所部乘坐火车,立即前往山东。

时下,京蒲铁路已经铺设到济南,但是德州至济南有很多善后工作没有完成,因此德州至京城的火车提前贯通。由于德州位于河北于山东的交界,目前还被朝廷控制,因此陆军部下令第一镇火速前往德州,继而向济南发起攻击。良弼接到命令,立即率部蹬车。三列军列一字长龙,浩浩荡荡上路。

列车高速前进,在中部列车一车厢内,良弼着一身笔挺的将官服趾高气扬,于几名属下站在地图前商议军情。瞧他的派头,此番出征必得胜而归。

良弼何许人也?此君今年33岁。于光绪25年(1899年)东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学习。光绪29年毕业回国。他作为旗人是满清贵族重点培养的军事干才,必精心呵护。尔后他得到铁良的赏识,不断擢升。由于军谘大臣载涛(载丰之弟)不谙军事,便让良弼协助其弟编练禁卫军,其实幕后“主谋”是良弼。

皇家禁卫军编练成军后,良弼实际上掌握了兵权。由于北洋第一镇绝大多数士兵是旗人,因此让铁良挂帅第一镇出征是不二人选。时下第一镇统制凤山虽是旗人,但绿绿无能。选择良弼担任主官,显然是看中了他的军事才干。列车经过一天一夜狂奔到达德州,顿时德州成为人满为患的兵营。良弼年轻气盛,立即排兵布阵,他要一战建立功勋。

这厢,单峰接到京城电报立即禀报葛云飞。省府内一间密室,几人进入后单峰道:“是否通知孙宝琦?”“他是一个胆小之人,暂时不要告诉他。”“督军,良弼率领第一镇出征,根据敌军的速度,我们来不及调兵遣将,只能固守城池。”蒋方震建言。“清廷出兵我想到了,固守城池不是上策,我们要主动迎敌。单峰!““属下在!””命令何智部,立即出动。”

“要求何智所部,一律轻装、秘密行军,务必于3日后到达陵县安德镇西北方向,隐蔽待命!”“是!”单峰得令而去。“督军,你想在陵县阻击敌军,可是时间来不及!”“时间来得及!参加长,你马上去兵营命令王旅长,先出动一个团在陵县设防阻击敌军,今天晚上我等率领主力部队秘密出发!”“是!”蒋方震得令而去。不一会儿单峰回来道。

“电报发往潍坊,何智回电天黑后立即秘密西进!”“很好,我带兵走后,你指挥炮兵团担任城内警戒,要严守机密!”“是!”“孙宝琦正在和老朽们商谈,我去露一下脸,你去忙吧!”葛云飞心里清楚,时下北洋军正规作战也许能打的有模有样,但是面对突袭、尤其是运动战,肯定难以适应。况且,第一镇绝大多数士兵是八旗子弟,双方胜负高下立判。

第1旅第1团团长林敬尧接到命令,立即率部轻装出城。林敬尧是原一团3营长,部队扩编成旅后,王解放升任旅长,原1营长周涛擢升副旅长,原二营长何英升任旅参谋长。原3营长林敬尧担任一团长,原4营长郭炳晖担任2团长,原清军标统徐洪斌担任3团长。一个团出城动静不大,没有引起特别关注。部队出城后,沿着铁路线直奔陵县。

何智接到奔袭命令神情大振,立即命令部队准备。天黑后部队从潍坊娘庙兵营悄然出发,直奔德州方向。

月朗星稀,寒风肆掠。黑暗中何智骑着马,看不清他的表情。“旅长,今天夜里急行军要达到150里,新加入的清军士兵恐怕跟不上。”参谋长有些担心。“就是拿鞭子驱赶,也要让他们跟上,我们必须在三天时间赶到隐蔽地点。能不能消灭第一镇,关键要看我们能不能准时到达。”

11月下旬,山东中部地域以接近零度,士兵们身穿棉军服,因而增加了行军难度。虽然是轻装前进,但是每名士兵携


状态提示:第101章迎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