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和骆养性随行的还有镇抚司的两个同僚,烈日炎炎之下,穿着轻便的飞鱼服,显得一丝不苟。
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除了接受任务之外,还负责传递天子命令,兼做保卫工作,说白了,就是皇宫大殿上的桩子。
当然,这些桩子也非等闲之辈,一般都是牛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宏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
“李维,宋志远,锦衣卫百户,都是老人了。如今锦衣卫一直在裁撤,极少有升迁,想让他们追随大人搏一份前程。”
骆养性方坐下,开门见山,直接把两名手下介绍给秦浩明。
两人合作时间虽短,可他却见识到秦浩明的手段和手腕,更明白双方之间的差距。
故而,他现在有心交好双方关系,或许是今后一条出路。
“感谢骆指挥使盛情,能得两位相助,本督心喜之。”
秦浩明朝三人一一行礼,面面俱到。
李维和宋志远连说不敢,同时亦有感动。
以秦督今日之身份,和他们何止相差万里,然对他们以礼相待,实乃大将之风,心胸宽广之人。
“秦督,骆某今日回京,临行之前可有交代?”
高起潜的事情已经结束,估计问题不大。可是锦衣卫今后的困难依旧,便如灶台的上抹布,想起来用一用,难免让他哀叹。
秦督虽然年幼,但是有大智慧,所以骆养性临走前求指点。
“锦衣卫原本是天家耳目,朝廷鹰犬,与大明社稷江山大有裨益。
然过往的凶名,更兼走错方向,对内多而对外少,故而让文武百官不喜,集体打压。
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要想有所作为,骆指挥使不妨记住以上十二字,或许可以转变困局。”
对于锦衣卫,秦浩明谈不上喜恶。但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政权来讲,却是保证统治的基础。
崇祯矫枉过正,裁汰锦衣卫欺之不用,便如自费武功,掩其耳目。最终,所有事情俱听文武大臣而言,那就免不了要被蒙蔽。
特别是到了乱世,大明官员早已无任何操守可言,各种乱象纷呈,却得不到有效监督,国家分崩离析不可避免。
骆养性眼睛一亮,自言自语说道:“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要说崇祯现在最缺什么,那自然是钱饷无疑。
此次,从高起潜得银三百多万两,若加上五处豪宅,估计有四百万两纹银。
可以想象,此举必令崇祯高兴不已,毕竟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借此机会,若是有人帮忙美言一二,锦衣卫从此受到重用也未尝可知?
“多谢秦督指点,骆某明白应如何做,他日进京再叙!”
骆养性甚有决断,想清事情原委便兴冲冲告辞离去。
暂时安顿好李维和宋志远,秦浩明带领几个亲卫赶往宣府兵仗局。今天对他来讲,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经过多日摸索,宣府兵仗局来信,五十只新式枪支已经制造完毕。
宽大的校场上,稀稀疏疏站着二三十人,秦浩明和生产工匠准备试枪,至于其他闲杂人等一律排除在外。
长板凳上,依次摆放着诸位工匠按照秦浩明的要求,用五十只钢管制成的两种枪械。
秦浩明拿起其中一支,仔细端详,越看越是喜欢。
按照他的建议,这支枪采用的是后装药的方式。
在枪管的后方,开了一道口,上面有一个活动的带自锁装置的盖子,类似于后世步枪上的枪栓。
揭开盖子,可以往枪管里装入火药和弹丸,盖上盖子并锁定后,枪管就成了一个半封闭空间,与前装枪没什么区别了。
由于使用的不是带壳的子弹,所以这支枪并不需要退壳器,也没有撞针之类的装置,结构上要简单许多。
最主要的是,由于钢的韧性远好于铸铁,不至有炸膛之虞。所以这支枪的枪管比寻常的铁枪要薄得多,份量自然减轻。
“不错,枪造出来之后,可曾试验过?”
秦浩明反复抚摸着枪支,爱不释手。
除了功能上的要求之外,整支枪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精美,所有的部件打磨得非常精致。
后面带有一个木制的枪柄,上面还雕了花纹,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这让许久没有摸过枪的他,内心之激动,可想而知。
“小人把枪造出来之后,试验了几次。一开始还有点毛病,经过几次改造,如今已经一点毛病都没有,装上药就能开火,甚是便利。”
王大力上前一步,满脸绽开笑容说道。
跟兵仗局留存毕懋康制作的燧发枪一样,这支枪是用燧石点火实现的。
只是其中按照秦督提出的设想,王大力制作了一个带有弹簧的扳机,只要一扣,就会带动一个击锤敲击旁边的一块燧石。
燧石迸出火星,可以点燃火药室里的火药,完成射击动作。
“王匠头真是技艺高超,令本督佩服之至。”秦浩明由衷地说道。
在没有各种机械的情况下,完全靠手工能够制作出这样的产品,的确十分不易。
他空有一肚子的科技知识,真要让自己去做这样的事情,却未必能够做到。
听到秦浩明的夸奖,王大力心里像喝了蜜一样,他躬身说道:“小人也就是熟能生巧而已。
若不是秦督指点,小人哪能造出这样的火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