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屋内的观众逐渐被纪录片吸引住了,分拍的镜头随着讲解员陈二狗的讲述,短短几句话时间,就将人们带到了主题——大自然的馈赠。
“云南香格里拉,被雪山环抱的原始森林……”
无数水友都对这解说声音感到熟悉,“雨季里空气阴凉,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混交林中,想尽可能的跟上单珍卓玛的脚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仔细一听,我擦,这可不就是那个“无所不知”的狗教授吗!
松茸成为第一个面世的珍贵食材,陈二狗评价为“精灵般的食物”。
“卓玛在松针下寻找到松茸,这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松茸只能在没有污染的高海拔山地中存活,它是流行在餐桌上的贵族食材,一只高品质的松茸,在东京的超级市场可以卖800块,在大城市里,一盘碳烤松茸的价格是1600元。”
高清的画面一如既往的优美,精彩的剪辑更是绝妙,这是继承了《荒野食神》的高品位创作。在第一集开篇镜头就放在香格里拉,也让《荒野食神》的老观众想起了当初陈二狗似乎也是从这样一个冰雪覆盖的原始森林中走出来,继而走进千家万户。
屋内众人刚开始还自玩自己的,这会儿已经安静下来。
随着节目越发深入,千家万户的观众们也越觉有趣。
酥油煎烤的松茸,高清摄像机下,松茸片在热力的作用下,卷曲,舒缓,焦黄,热气蒸腾,再配上陈二狗那独特的磁性讲解声音,观众们都开始忍不住咽口水,熟悉的感觉,熟悉的恶意满满,“深夜放毒谁都不服,就服二狗子。”
他这次不去荒野,竟然也能让观众忍不住空嚼嘴巴,垂涎不止。
更过分的是,《荒野食神》好歹还能看些动作片,学些荒野知识,《舌尖》就完完全全是美食纪录片了。
专业人士就更加诧异,纪录片不是人文历史地理天然吗,现在连美食也能拍了?
如果说松茸还给人距离感,随后出现的竹笋、莲藕,腊肉、查干湖渔民的鱼获……都瞬间将观众的距离无限拉近。
“年关将至,是不是也该准备腊肉和腌鱼了?”
节目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如干旱,潮湿,酷热,严寒等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
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他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让观众了解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
……
次日,微博上小米、师师、陈二狗等好几个流量大号开始推送一部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
网络上关于《舌尖》的话题明显开始增加,看过的观众们都被祸害惨了,深夜被美食吸引的垂涎欲滴。但这档纪录片的神奇之处并不仅仅是“放毒”,通过美食宣扬文化和故事,更让许多人感动。
更大部分没看电视的网友则表示疑惑,“《舌尖上的中国》又是个什么东西?”
有水友看到总制片人名字上写着“陈二狗”,还以为是重名呢。随后出品公司也是落水狗的logo,顿时惊了,这就上央视了啊!
还有不信的,这可是央视,会引进一个综艺明星制作的节目?
一搜索,还真是“落水狗”拍出来的。
这次不只狗爷一人,动物兄弟齐上阵,“狗哥哥”为“虎弟弟”毕业出道亲自策划的作品。谁都知道膨胀狗子有钱开始任性了,拍部电影就敢自掏腰包五千万美刀。但这次的路数选择却很务实,不是电视剧也没有选择电影,更不是他拿手的户外综艺,而是一部正儿八经的纪录片。
美食节目,一季十二集。
听说央视领导们看了节目,赞不绝口,特地选在央视一套的《魅力记录》栏目首播。
其实从去年第四季度初,****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国产纪录片是形象展示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文化传播载体。
国内纪录片拿得出手的作品稀少,市场广阔潜力很大。国内娱乐媒体公司都在思考,虽然有国家政策支持,还有资金扶持,但纪录片门槛太高了啊,即使是新生细分市场,也不是他们能玩得转的!
以至于偌大的纪录片市场,全被英国等引进记录片占领。
谁曾想,突然就杀出只“落水狗”。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这个纪录片却不单单是讲美食,作为一个美食家,食物的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它带着人们思考: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乡,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体现了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