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喊声,苏联军队的反击突兀的开始了。
德军虽然有所准备,可两翼的部队还是见识到了苏军英勇顽强的一面。
“苏军进攻了!组织防御!快!”一名放哨的德军士兵在黑夜里大声的叫喊了一句。
然后,哨子的声音就跟着鸣响了起来,所有人都从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挣扎出来,努力的集中起自己的精神来。
一名德军机枪手挣扎着从战壕里爬出来,扑到了阵地前面,拉动了已经装填好子弹的-42机枪的枪栓。
“哗啦!”一声清脆的响动之后,-42机枪就完成了战斗准备,他的副射手这个时候也已经就位,托起了一侧的弹链。
“突突突突!突突突突!”那种密集的如同撕扯布匹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这声音就好像是德军步兵的强心剂一样。
听到了这样声音的德军士兵立刻就恢复了秩序,他们信任自己的武器,尤其是元首的铁锯-42机枪。
德军步兵的战术很大一部分都是围绕着机枪制定的,因为他们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通用机枪-42。
整个二战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的非洲,-42机枪都是战场上经常出现的神一样的支援火力。
甚至连德国自己,也把-42改了改,就一直沿用到了二战之后很久。
虽然只有两脚架,但是-42机枪的射击稳定性还是相当的不错,微微的颤动也使得弹药的分布略扩散一些,起到更好的压制作用。
一分钟数百发子弹的超高射速,让苏联士兵的面前出现了一道子弹组成的火网。
冲锋的苏军士兵被这挺-42压制,进攻都停滞了下来,中弹的苏军士兵大声的哭喊,连成一片让人心悸。
“开火!开火!阻止苏联人靠近我们的阵地!”黑夜里,一名德军军官大声的喊着命令。
子弹到处横飞,曳光弹划出直线,在漆黑的夜晚如同激光一样闪亮。
照明弹还没有准备好发射,所以暂时看不见究竟有多少苏联人发起了进攻。
“呯!”把子弹装填好了之后,一名德军士兵端起了手里的g43半自动步枪,对着远处的黑暗扣下了扳机。
他每扣一下,就有一发子弹打出,然后第二发子弹就自动被顶上了枪膛之内。
然后他再扣一下扳机,迅速的打出另一发新的子弹,一直到自己的弹匣里空空如也,才缩回到了自己的掩体后面。
和美国的43步枪采用的是10发子弹的弹舱,而不是加兰德的8发子弹的弹舱。
加兰德在中国人送外号八大粒,说的就是八发子弹的特征。可以想象如果g43流入了中国,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十大粒?
这如果放在中国,再由哪个带着方言的士兵念出来,估计这个武器的外号也就有了——斯大林……
g43精度相当的高,而且射击距离也远,火力还非常凶猛,比起美国的同类型步枪m1来丝毫不逊色。
也就是原来德军物资匮乏,又对单兵半自动步枪重视程度不够,才没有能够大规模的列装。
现在李乐这个穿越者元首是给德军武器系统把关的最高话事人,没有任何道理不普及这种性能全面的武器。
德军的自动武器实在是太多了,苏军在进攻的时候无数次领教了德军坚守阵地的能力。
200米左右的距离上,莫辛纳甘射程远精度高的优点一点儿都没反应出来,反而是德军的凶猛火力成了战场的主宰。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战争强调武器在体系内的作用的原因:没有万能的武器,只有适合自己战术体系的武器罢了。
类似德军,在1000米左右的距离上,一般都是用机枪还有迫击炮来解决问题的,并不太需要射程远威力大的步枪。
更远的距离,德军有数量巨大的突击炮还有坦克,可以掩护步兵接近到米的正常交战距离上。
所以,德军强调武器的射速,已经不再如同真实的历史时空中那样,需要保留更多的毛瑟98k步枪了。
在由毛瑟2这些武器组成的德军火力网面前,苏军的进攻真的好比飞蛾扑火。
“乌拉!”被压制了几分钟之后,更多的喊声加入了进来,又一批新的苏军士兵疯狂的冲出了自己的掩体。
利用夜色,他们迅速的接近了德军的阵地,尸体在地上累积起来,可战斗依旧没有半点儿要结束的意思。
“嘭!……呦……啪!”在一片混乱的枪声之中,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然后拖着鸣响,一枚照明弹在空中绽放开来。
强光在天空中突然照亮,让人们都不由自主的眯起了自己的眼睛。黑夜亮成了白昼,夜间变成了天明。
“突突突突!”一个沉寂已久的德军机枪阵地在强光之下突然爆发起来,它的子弹扫射出来,从近乎侧面的位置上,扫进了苏军进攻的人群里。
虽然夺取了一些弹坑,杀掉了里面的德军士兵,可苏军也把自己塞进了三面都是德军的大口袋里面。
战斗就这么进入到了高潮之中,密集的子弹从四面八方打入了苏军士兵的人群。
鲜血在人群之中飞溅四散,无数年轻的士兵浑身颤抖着倒下。他们躺下的地方,已经有还没有冷掉的尸体。
拥挤在一起的苏军士兵感觉到了对面德军带来的那深深的寒意,但是他们依旧没有后退,而是端着自己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尝试接近德军的阵地。
人群之中,一名苏军政委挥动着自己的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