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还是来了,杨怀仁这一年来极尽办法的去躲,可还是没有躲过去。
六月底的一天,杨怀仁去山后工地上溜达了一圈,这才不到一个月的工夫,整个学院的建筑布局就能看出来个大概了——地基基本都挖好了。
要是有个什么飞行器能从空中俯拍一下,估计那样的画面更加直观。
挖地基其实非常的费时费力,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几位把头带着手下人从早干到晚,这个月基本一天都没歇过,才有了这样的劳动成果。
杨怀仁很想对他们说,我是想工程的进度尽量的加快,可是我想的是大家想着如何更有效的相互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天也不休息,冒着大日头或者下着雨开工。
老孙头手里提着个巴掌大的小茶壶抿着茶水,笑滋滋地说,“好处我们拿了,那么高的工钱我们也领了,好东西也吃了不少,感觉肚子上都多了一圈肥肉,要是干活的时候不多出点力,怕是很快就要变成胖子了。”
这话杨怀仁爱听,变相了夸了别人,同时赞美了自己的勤劳。
他还是劝老孙头让大家合理工作和休息,已经入伏了,人的身体再好,也总有个极限,要是出现大面积的中暑,可就不好了。
老孙头若有所思地点着头,也不知道想着什么,应承道,“郡公放心,入了伏,同时雨季也就来了,抹糨子垒砖起墙,下着雨也干不了,有的是时候休息。”
对于老孙头的经验之谈,杨怀仁也不好说什么。又检视了一遍工匠们的生活区域,确定他们的生活保障做的都不错,这才在中午的时候回了庄子。
回到庄子,自己整了俩小菜准备伺候伺候两个大肚子老婆,圣旨到了。
传旨的宫中内侍也不去念圣旨,而是直接交到了杨怀仁手中,这样奇怪的举动便让杨怀仁知道,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看完了圣旨,杨怀仁愣了几秒钟,这条圣旨里没有以往那些啰嗦起来没完的废话,只不过城里和宫中具体发生了什么,旨意里没提,所以他还是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赵煦的旨意里,只说让他带领通远郡公府的府兵,连同杨世虎的虎贲卫的一千余将士,入城守外城十二门,语气似乎很焦急的样子。
杨怀仁立即让天霸弟弟去传令,命通远郡公府的所有府兵全副披挂,准备立即出发,同时吩咐人知会了后宅里的母亲和妻子,让她们不要担心。
连子庚和黄大银被升了副将,总觉得他们还是没有当将军的样子,所以这段日子里每天都会带着手下的府兵们在谷场上训练半天。
这会儿正值中午,训练结束后大家刚吃了饭,正是困的时候,忽然天霸弟弟来传了这么一条命令,他们赶忙招呼大家赶紧换上了戎装,兵器马匹以及随身的军粮携带整齐,很快便在庄口集合。
杨怀仁换好了一副衣甲,骑着马赶了过来,身后是穿戴整齐的黑牛哥哥。
玄参和柯小川也准备跟来,杨怀仁只说小川弟弟重伤未愈,要他留在庄子上,也好领着庄户们守住庄子以防有变,他们才听令留了下来。
骑马行至众军士面前,杨怀仁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城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也不清楚,这一趟进城是要去干吗,他也没搞懂。
想说些鼓舞士气的话,看看将士们精神抖擞的样子,他觉得多余。
这次进城和上次不同,更和在环州战场上不同,因为他们即将面对的,不是对外的战争,而是一场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
杨怀仁不想把自己在这样的斗争中陷得太深,只想着按圣旨吩咐的办就好了,其他的,他一概不参与。
想了想,他只是严肃地对大家说了一句,“一切行动听指挥。”
往东京城赶的时候,杨怀仁也没有让行军的速度太快,而是保持一种均匀的中速前进,有些事,不怕赶上,就怕赶巧。
就这么不急不缓地,一个多时辰之后,杨怀仁带领着二百来人才赶到万胜门外。
万胜门大门已闭,杨怀仁抬头望过去,发现守门的并不是往常的城门司的袛侯,也不是其他的禁军的人马,而是穿着边军衣甲的兵士。
队伍行至门前,门楼上的人看到下边穿的是和他们一样边军衣甲的人,便知道是通远郡公府的人马来了,大门缓缓打开,只开了一条留一人一马可以进出的缝隙。
杨怀仁冲着门楼上的人点点头,也没说什么,直接领兵快速穿过门缝进门,待最后一人进了门,身后便传来重新关闭大门的声音。
来到城楼之上,是一位原通远军的队官,如今已经是禁军虎贲卫的校尉,只不过因为禁军的衣甲还没有发放下来,跟杨怀仁带来的人一样,依旧穿着边军的服饰。
队官立即上前向杨怀仁汇报了当下的形势。杨世虎将军如今手下只有不到两千人,要这些人驻守京城十二外城的大门,实在是不够用的。
好在外城墙坚固高大,易守难攻,只要不是大规模攻城战,单纯守住城门不让外人进来的话,一二百人就足够了。
而西城三门中最大的万胜门,杨世虎留给杨怀仁和他的二百来府兵把守,而其他十一道城门,他分派了手下人去把守。
这安排也合理,就算在远来的通远军中,黄大银手下带领的这一百人,也是战斗力最强的,而西城的万胜门,也是琼林苑的禁军入城进宫最便捷的一条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杨怀仁听完神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