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舌尖上的大宋>第1386章:撤卫改藩(上)

对于扬州厢军,杨怀仁可以做的也不多,虽然作为钦差是有这个权力的,但他涉足厢军事务过多,也容易引起别人的猜忌。

所以他只能暂时留下二百禁军管理厢军,主持将军日常事务和训练事宜,在兵部派来新的指挥使和其他佐将之前,尽量把扬州厢军变的好一点。

基层军官选拔出来三四十个,远远没有达到杨怀仁起初预想的一百人的要求,但事实是厢军里真没有那么多可用之才,拔苗助长也只能是反效果。

总是就是训练起来看看,到时候如果发现李朝仁他们,或者还有其他的人有能力加入禁军的,就直接弄过来,这点权力他还是有的。

杨怀仁以前也很不喜欢给朝廷上奏折,可如今不同往日,他作为钦差,不敢说一言一行都要向朝廷和官家那边交代清楚,起码一些公务方面的事情,还是要交代的。

越是出门在外,这一点越是不能马虎,尽管麻烦了些,但这便是向赵煦和朝堂上一帮大佬们表明自己了。

那意思便是我来江南是真做了实事的,虽然这个钦差有点挂名之嫌,可也没辱没了钦差的名头。

朝廷这边天天收到杨怀仁的奏报,也是非常满意,杨怀仁如今的地位,其实不怕他骄纵,而是怕他太安静了,人一安静下来容易胡琢磨,万一琢磨出点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那就麻烦了。

赵煦能把两卫禁军交给杨怀仁,一方面是信任,可相反的一面又是试探。

自古以来皇帝对掌握军权的将领或者其他什么人,向来是不怎么信任的,带兵的将领出门在外,家眷是一定要留在京城里的,这都是自古以来的惯例。

但杨怀仁这次打着给安国公主瞧病的由头,带了家人也来了江南,要不是他的家业和财产还留在京城郊外杨家庄子里,恐怕早惹出不少非议来了。

在古代,地位高了不见的都是好事,而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有权,也就意味着你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所有的皇帝都是多疑的。

赵煦发回来的信件则对杨怀仁大家赞赏,痛斥赵献球这个国之蛀虫。

这就是认可了杨怀仁的做法了,剩下一些话则是唠了些家常,赵煦也特别关心安国公主的病情。

皇帝这样给一个臣子写信,那是极大的恩宠了,可杨怀仁从赵煦的字里行间里能看出来,赵煦依然还在继续膨胀,也巧妙地提醒了杨怀仁,让他在江南多呆些日子。

杨怀仁很想笑,本来就没打算早早回去,皇帝都发话了,那哥们还不好好享受享受江南的富庶和闲逸日子?

照这么说来,赵煦对杨怀仁还是不错的。赵煦不愿意杨怀仁掺和朝堂上的事情,杨怀仁也不愿意去掺和,这样正好,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省的大家都多费口舌。

有时候杨怀仁也在想,别人穿越了,可以从一个什么学生,立即就拥有了宰执天下或者驰骋天下的能力,他为什么没有?

能混到今天这一步,除了厨艺讨巧之外,剩下的可以说都是运气了。

既然自己没有别人那么神通广大的能力,就好好珍惜这份运气,能做事的时候就做点事,什么时候懒了,就陪陪老婆带带孩子,在古代简简单单做个好老公好奶爸其实也不错。

扬州的事情处理完,杨怀仁这才又回了苏州,童贯再见到杨怀仁的时候,那份恭敬就不用提了。

赵献球这样的人都给弄死了,他童贯也有些心里打鼓,幸好他早就自投门下,要不然他来江南这两年骄纵一些,恐怕他的性命也得搭在这里。

岑孝年也是很有觉悟的,赵献球死了他当然开心,不过也看清了杨怀仁的本质,这位年轻的王爷看上去人畜无害,可一旦发怒那就是雷霆之怒。

他现在也被改编成了风神卫的一员,当然也不会让他接触到风神卫的核心,只是利用他来在海政上做些事情罢了。

他如果乖乖听话,可以帮他建立些势力,他贪点小钱杨怀仁也装作看不见,但他如果另有他想,那绝对是不能留着他的。

岑孝年是内卫老人了,这些道理他都懂的,所以表现出来样子比童贯还恭敬,至于他好男宠的事情,杨怀仁也懒得去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说不上对错,这都是命。

杨怀仁和禁军将领们收的礼物,赵煦也发了话,算是对这次禁军江南剿匪的赏赐。

这个结果是杨怀仁早预料到了的,赵献球的百万贯家产大部分交了公,赵煦不会在乎那十几二十万两的。

恩归于上的道理,是能在大宋官场上混下去的最基本的政治觉悟,所以杨怀仁对将士们说的话,自然是要感谢圣上隆恩。

将士们心中有数,也不用多说什么废话。

龙武卫和虎贲卫虽然被杨怀仁带了几年了,可杨怀仁也不会觉得这就是他的兵卒,有些事是一定要分清楚的,也绝对开不得玩笑。

所以江南的匪剿灭的差不多,杨怀仁也打算把禁军交还给官家。

赵煦对龙武卫和虎贲卫总是心怀芥蒂,虽然只是心理作用,但他还是决定不打算让龙武卫和虎贲卫回到京师了。

和枢密院商议之后,决定对龙武卫和虎贲卫撤卫改藩,虎贲卫并无为军改称江安军,驻扎巢湖护卫长江航运,由杨世虎担任指挥使。

而龙武卫改编武德军驻扎常州武进,杨怀仁为指挥使,总理江南航运,包括内河航运和海运。

这道旨意就是去了杨怀仁原来指挥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军权


状态提示:第1386章:撤卫改藩(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