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筝歌>第162章 己巳之变(三)

: [锦州]

十二月一日, 崇祯帝下令逮捕袁崇焕,阉党余党为其盖上“与金议和、擅杀岛帅、市米资敌”等罪名。

随后, 崇祯帝令满桂总领山海关、宁远士兵, 加封经略,赐尚方宝剑,驻扎在安定门外。

袁崇焕下狱, 前来勤王的两万袁军瞬息溃败, 原本在京师驻守的祖大寿, 既为袁崇焕的冤屈而深感寒心,又唯恐遭受牵连而战栗失措, 是进退维谷, 最后在惶恐之下,与副将何可纲带着余部东走,回到锦州。

满桂执掌经略后, 崇祯帝急迫之下勒令其速速出兵,清剿金匪。

十二月十五日。在宦官的不断催促下, 满桂在永安门外二里设伏, 等待金兵自良乡回。

金兵铁骑四面涌上,交战多时,诸将不能支,大败。满桂力竭而战死。

崇祯帝听闻后,龙颜大惊,震悼,遣礼部侍郎徐光启致祭,并赠少师,世荫锦衣佥事,袭升sān_jí,赐祭葬。

自袁崇焕接到崇祯帝的勤王令,带着关宁铁骑发兵支援已过去两个月多了。

对于这场闻名史料的“反间计”的前因后果,海兰珠再清楚不过了,甚至未曾想过自己也会身在此局中。

令她忧心的是,一旦袁崇焕被定罪,按崇祯帝的性情,极有可能定他个逆反之大罪,只怕是牵连家族,满门抄斩……到时,她也难逃罪咎。

祖大寿回到锦州后,便间刻不歇,就将海兰珠以及袁崇焕在宁远城的其他家眷一同接到了锦州城中,加以保护。袁崇焕的另一房妾侍黄氏正好怀了身孕,行动不便。黄氏本就是寻常人家女子,听闻袁崇焕下狱一事,是惊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叹着“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是日益憔悴消瘦,于是海兰珠便沿路悉心照料,陪同她到锦州安置。

而祖大寿回到锦州不过数日,便收到了一封从京师快马加鞭来的书信。

祖大寿东逃后,孙承宗认为袁崇焕虽有罪,但力保祖大寿不会反叛,守关大将满桂勤王身死,崇祯帝见山海关无人可守,亦不能放任金兵这样来去自如,横行无忌,无奈之下,便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寿。

孙承宗也遣使到锦州抚慰,恳请祖大寿重回关内,立功以赎袁崇焕之罪。

在看过袁崇焕的亲笔信后,祖大寿堂堂七尺男儿,居然席地而坐,捧信大哭。

海兰珠便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哭得涕泗横流,在场的袁崇焕家仆,旧部,两个女儿和妾侍黄氏,无不潸然泪下。

伴君如伴虎……袁崇焕懂兵法、懂辽事、懂守疆卫国,而皇太极却懂崇祯帝,懂明朝。

皇太极这两个月长途跋涉到了京师,只为了制造“靖康之难”的假象。

京师城防,守备虚懈,这一计下马威,虽不能直取京师,也能震嚇朝野。崇祯帝年少,生性多疑,一心想重振大明伟业,更是容不得有迕逆之心的将士,前头肃清阉党,可见其‘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的手腕之强硬。另一边,明廷的党争遗祸,还远没有结束,东林文官、魏忠贤余党,仍然蠢蠢欲动。皇太极向袁崇焕抛出橄榄枝,对明廷来说,这便是将袁崇焕拖入炼狱的罪魁祸首。这些弱点弊端,都成了皇太极略施小计,拿来构陷袁崇焕的一把无形利剑,而杀人于无形。

想必从下狱的那一刻起,袁崇焕就已经明白,自复任巡辽之始,他便被算计了。

皇太极挥师入京的目的,从一开始,便是为了除掉袁崇焕。

自古英杰,不死于封疆,却陷于官场,实在可叹至极。熊廷弼也好,袁崇焕也好。

经抚不和时,大明尚有转机。

可今日之变,不仅是袁崇焕,大明王朝,亦是凶多吉少了。

祖大寿哭罢,神色悲怆地走到海兰珠面前,“这是袁公入狱前交付于我的书信,若他此行遭遇不测,你便拿着这信走吧。”

她打开信,当中不是别物,而是一纸休书。

看见休书的一瞬间,她心中万千情仇,无语凝噎,想到刘兴祚曾与她所言。

……袁公本不是温柔人,却为你做尽了温柔事。

搁下信,她心中愧疚更甚。

是的,这场角逐,皇太极到底还是赢了,赢得这样盛气凌人,这样不留余地。

这原是她想要的结局,她这两年的忍气吞声、虚与委蛇不过是为了今日罢了。

可时至今日,看到这封休书,心中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

除了哀痛,还是哀痛。

连坐之罪……袁崇焕本可以放任她不管,让她接受这个应得的惩罚。他却饶过了她,用这一纸休书的慈悲,令她背上愧疚的枷锁。

“袁公要我回关内保卫京师,他说,眼下我若抗旨不从,那我们就真的成了通敌卖国之人。袁公即使含冤入狱,却也不忘国之危难,要我继续守卫京师,保卫大明江山。一片衷心,天地可鉴,奈何天道不公——”

袁崇焕这才锒铛入狱,崇祯帝急迫要召回祖大寿,除了怕他叛变之外,更是想核实他的罪名。此行回京,可谓危机四伏。

“到了京师,东厂的人怎么可能放过你?将军回去,是自投罗网……”

祖大寿捏着信,古铜色的脸上因神情扭曲出一道道沟壑来,“我祖家世代,四世镇辽,驻守边疆,可谓满门皆荣。如满将军一般战死沙场,总好过背着这千古罪人的骂名活着。即便皇上如何被奸人蒙蔽了眼睛,我也必以血明志,不能退缩。在保家卫国面前,


状态提示:第162章 己巳之变(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