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帝国支撑者>第五百九十四章 长亭践行

京师传言纷乱,但当事人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事来排,王守仁、明中信二人经过几日的安排拜访,终于将手头之事告一段落。

在各方瞩目之下,王守仁这位赈灾云南的钦差终于要起行了。

这一日,艳阳高照,风清气爽。

钦差王守仁上殿领取“敕”,向弘治辞行。

作为幕僚,明中信及其仪仗停在皇宫门口,静候钦差王守仁。

明中信身后是赵明兴,以及几位武堂学员,紧紧跟随着他。

明中信打量着眼前的钦差仪仗,好奇不已。

毕竟,他也没有见过钦差仪仗,此时有机会,岂能不打量一番!

仪仗之前,立着两位骑马的将军,顶盔贯甲,目不斜视地望着皇宫大门。

之后,有两队共二百人的卫士,分列左右,穿着鲜亮甲胄,手持明晃晃的长枪立在前面,后面紧跟着一百兵士,打着刺绣绘画的各色旗帜,木雕铁打金装银饰的各样避、肃静、官衔牌、铁链、木棍、乌鞘鞭,一对又一对……随后,是一柄题衔大乌扇,一张三檐大黄伞儿,罩着一顶八抬大轿。

身后的赵明兴等人更是左看看右看看,新奇不已。

吱呀呀,宫门大开,只见一位青年官员双手捧着敕书,当先踱步而出,只见他面如冠玉,双目神光闪现,顾具生辉。

哟,这就是钦差吗?太年轻了吧!明中信心中一动。

咦!旁边的赵明兴口中发出一声,明中信转头望向他,却只见他满面的震惊之色,指着钦差,说不出话来。

难道明兴认识他?明中信有些惊讶,他何时论识的?

然而,此时的场合根本无法询问,却只见那两位将军翻身下马,迎了上去。

明中信连忙,紧走两步,迎上前去,毕竟,他可是钦差的幕僚,之前因为家中琐事,未曾去钦差府上拜访,就有些失礼,如今第一次见,如果再没礼貌,只怕人家更是会对自己有意见啊!

“末将吴起见过钦差大人!”

“末将李兵见过钦差大人!”

二位将军上前行礼道。

“二位将军有礼!恕王某有旨在身无法全礼!”王守仁冲二位将军一点头,回礼道。

“钦差大人客气!”

“学生明中信见过钦差大人!”明中信见二位将军见完礼,连忙上前行礼道。

“明幕僚有礼!”王守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上下打量一番明中信,点头道。

明中信笑笑,躲过一旁。

王守仁也不客气,不再看他们,转身向身后道,“各位大人留步,王某就此别过!告辞!”

嚯,却只见王守仁身后站着一群身着官服之人,一个个头载乌纱帽,身着红袍,满面威严。

嚯,看这服饰居然尽皆是四品以上官员,而且以三四品为多。

大明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明中信只是听刘大夏为他介绍过,但却未曾见过,乘此机会,细细观瞧一番,心中默默对比,将这官场中的第一课补齐。

“王大人,此行身负重任,还望殚精竭虑,此去云南,控制灾情,安抚百姓,建功立业,为陛下分忧!”为首之人谢迁冲王守仁道。

“王某自当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守仁一脸正气,满情激情道。

谢迁点点头,微笑不语。

“祝王大人一路顺风!”众官员上前,冲钦差王守仁,回礼道。

王守仁冲大家点点头,手捧圣旨,返身来到八抬大轿前,轿夫掀起前帘,令得王守仁入轿。

待两位武将、明中信及学员们纷纷上马,轿边一位差役高声叫道。

“钦差起行!”

一声令下,随着十三声锣声响起,仪仗队伍哄然起行。

在这里,咱们得介绍一下官员出行的规矩。

官员出行(或者出巡)所乘坐及随行的仪仗也都有严格的区别。各方面都体现了等级上的区别。除了微服出行,官员出行所用回避、肃静、官衔牌、铁链、木棍、乌鞘鞭、金瓜、尾枪、乌扇、黄伞等随行仪仗之外,还要“鸣锣开道”,提醒前面的百姓人等避让。州县官出行鸣锣,打三响或七响,称为三棒锣、七棒锣,意为“速回避”、“军民人等齐回避”。道府出行鸣锣,打九棒锣,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回避”。节制武官的大官出来,要打十一棒锣,意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回避”。总督以上官员出来,因是极品,打十三棒锣,意为“文武百官官员军民人等齐回避”。官员出行时鸣锣开道,被认为是必行的官仪;仪仗大小、鸣锣多少下,也都反映了所使相应此仪仗官员的品级大小。

而钦差出行,按督抚出行规矩,故敲十三下锣。

“停轿!”刚出城门,却只听八抬大轿之中传来一声命令。

钦差仪仗立刻停下,众人目光纷纷望向八抬大轿。

却只见钦差王守仁从停下的八抬大轿中出来,嚯,早已经换了一身短衫,显得更加英武挺拔。

好一个俊秀的青年!众人心中喝彩道。

“钦差大人,有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四章 长亭践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