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清变>第八十三章 北洋各部

在冯国璋的介绍下,秦川逐一认出淮军的各个部队,一个个牛人们的名字让秦川听得直发愣。

紧挨着盐团的身穿五云褂的一哨军兵,是卫汝贵、贾起胜为总统的盛军。

盛军原为周盛波、周盛传兄弟所办团练,后加入淮军成为李鸿章最得力部将,裁撤淮军时,盛军不仅没被裁撤,相反还被李鸿章调住直隶天津小站驻防,成为淮军最根本部队。周氏兄弟很有眼光,北洋武备学堂,就是周氏兄弟最先向李鸿章提出建议,要李鸿章仿照西方建立军事学校,以培养各级军官。周氏兄弟去世后,由卫汝贵、贾起胜分统盛军。盛军现在有马队五营驻马厂,由重庆镇总兵吕本员统领。盛军步队有12营,驻防天津小站,由郑才盛、孙显寅分统。

紧邻的毅军,其统领为老将四川提督宋庆,分统为太原镇总兵马玉昆。

毅军也是团练起家,和盛军不同的是,毅军期初并不是李鸿章的淮军,毅军原为河南协饷的军队,不仅剿捻时战功卓著,还随左宗棠参加过西征新疆,光绪八年才划归李鸿章的淮军,现在驻防辽东旅顺。

再后面依次是武毅军、正定练军、古北口练军、总兵吴育人的北塘防军、戴宗骞统帅的驻防威海的绥军、刘超佩驻防青岛的巩军、刘公岛护军张文宣部、驻防军粮城的正定镇总兵徐邦道部、驻防金州的刘盛休部铭军、总兵黄仕林统率驻防旅顺的亲庆军、总兵张曜驻防烟台的嵩武军、丁汝昌的北洋水师、驻防大沽口炮台的天津镇总兵罗荣光部。

武毅军前身为李鸿章六弟李昭庆所部,统领为太原镇总兵聂士成。武毅军和正定练军、古北口练军三部合称榆芦防军,由直隶提督叶志超统带。

铭军前身是李鸿章淮军中的悍将刘铭传的铭字营,后一部去台湾,留在大陆的铭字营在刘铭传去年辞官后由族侄刘盛休统带。

其他归属北洋的部队,还有镶白旗护军统领丰升阿的奉天盛字营练军,广东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统领的奉天练军。因为这两部的驻地在奉天,如果来天津,不管走陆路还是海陆都很远,所以这次就没有让他们来。

最让秦川吃惊的是,按照冯国璋的介绍,直隶提督叶志超,竟然也很重视军校建设,他在山海关竟然开设了一所随营武备学堂,今天来的这一哨受阅部队,就是军校的学军。

还有太原镇总兵聂士成,也在开平开设开平武备学堂。

如果冯国璋不说,秦川还真没想到,北洋军中的将领们竟然风气如此开化。秦川在心中暗暗为李鸿章惋惜不已,如果甲午退后二十年,北洋军在甲午之役很可能不会败得那么没有颜面。

校阅台是校场边一个两米多高的长方形土台,台子上背西朝东搭了一个高大的席棚,席棚上张灯结彩打扮得花花绿绿,不像是检阅军队的校阅台,倒有些像是结婚搭的喜棚一般。校阅台上,摆着三趟条桌,条桌上都铺着红绸,上面还摆着成盘的干果。

两列受阅部队的中间,在校阅台正前方五十米外,还列放着一门75山炮,因为里的较远,秦川看不清这门山炮是克虏伯的还是法国的哈奇开斯。

向秦川介绍完各路部队的大致情况,又向秦川仔细交代了校阅的程序规矩,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冯国璋又忙着跑回去,准备着迎接李鸿章和各路将领。

看着冯国璋的背影,秦川还在寻思着是否能有可能把这个冯国璋弄到自己手下,可思谋了半晌,也没想出什么办法,最后只好无奈地把目光又转向校场里的各支队伍身上。

早早来到的各支部队,队伍都有些散乱,只有武备学堂的学生队和聂士成的毅军队形保持较好,这两支队伍队列里的学生和军兵没有交头接耳的,都只是静静地站着。尤其是武备学堂的学生们,队列前并没有教官看管,依然军纪严正。看得出,德国教官们虽然到了中国,还是一如既往地执行着德军的军机传统。

至于其它的各路人马,不要说队形散乱,甚至许多官兵都席地而坐,带队的军官都坐在不知从哪里搞来的马扎上,懒散地嗮着太阳。队列最为混乱的,就属盐团一旁的盛军,盛军队列里,甚至有十几个兵丁懒洋洋地躺在地上,互相交谈的声音也毫不遮掩,打骂调笑的声音不绝于耳。

唯有盛军带队的两个军官,引起了秦川的注意。

盛军的两个带队军官,看官服,一个是从二品的武将服饰,另一个是正三品武将服饰,在盐团这一侧的从二品军官中等身材,浓眉虎目,皮肤黝黑,在队列前站得笔直,看着倒有一股武将的气势。只不过这人一直冷着一张脸,半闭着双眼,也不知站在那里在想些什么。

按照这人的级别,这个时候应该在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衙门站班啊,怎么到跑到这校场来吹风了,秦川疑惑地又把目光转向另一个军官。

另一侧的军官体态微胖,白白静静的面皮,眼光迷离地坐在马扎上不住打着哈气。给人的感觉,如果不是他头上不住飘动的三角军旗的忽上忽下的飘动声,这个军官早就会睡着了。

秦川回身看了看自己的盐团,盐团的这些小伙子们,人人肃穆持枪,精神饱满,队列更是笔直。

秦川满意地转回头,又无聊研究起各路部队的军旗。

这些北洋各部的军旗,都是锦缎制成或红或蓝,或绿或白,五色杂陈极为混乱,不过形制倒是都一样,都是长条三角


状态提示:第八十三章 北洋各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