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续南明>218.第214章 最后一战

可怜女子贞淑娴,立时被钱三娘呼叫医护队救治,她昏迷几天后,大难不死的活下来。

而当日攻城失败,虽只是第一波驱赶饥民攻城失败,但李过、袁宗第等人还是惊竦的退回了营地。

主要是伤亡太大了。

饥民不说,左中右三翼,步卒们驱赶的饥民人数在一千七八,然或死或逃,最后只余三四百人回来。

特别步卒,三翼押阵劲兵,尾随劲兵,总人数约在一千二百人左右,内火器手三百人。但逃回的人数不到一半,火器手更损失大半,马队还损失了几十骑。

要知道李过、袁宗第、王龙三人合兵前来报复,步卒总共才四千,马步加起来,火器手亦只五百人,一下子就折进这么多兵马,还怎么打?要知道,这才是第一波。

他们兵马虽多,精骑马队二千,步卒四千,厮养四千,饥民五千,总共人马一万五千。

但精骑马队不可能出动,这些都是精锐,不论闯营曹营中谁,都舍不得将精兵折在这种小地方。以前攻打开封等大城,李自成、罗汝才等人的精骑马队,几乎也是不动。

不是非必要,厮养也不会出动,对流寇来说,后勤非常重要,厮养死光了,谁给他们生火造饭,安营扎寨,搬运物资?所以能用于攻打的,便是四千步卒,五千饥民。

睢宁这边的地势,就算西门处可以攻打,但也只能使用添油战术,全部拥上不行,因为人多了挤不下。这样算来,第一波攻打后失败,退回营地就成为必然。

当日李过、袁宗第、王龙发生了争吵,王龙倾向退兵,认为这种穷乡小地方,不好打就走,没必要在此白白折损兵力。油水没有,还又臭又硬,还是退兵到别的地方去。

袁宗第也是这个意见,他本来就不主张打睢宁,但来了,见识过了,果然他们火器非常犀利,也就罢了。

吃一堑长一智,以后遇到相应形势知道该如何应对,知道有这种敌人,但义军攻城略地,南来北往,并不需要计效一两次的失败,趁现在还未伤筋动骨,走为上。

只有李过颇为不甘,这两年他们军伍所向披靡,哪吃过这样的大亏,就此退走,岂能甘心?

他决定再打一次!

不过他也知道战场形势,驱赶饥民的利弊,下次再驱饥民为肉盾,恐怕他们未走到矮墙壕沟前,就个个高举双手,争先恐后的投降了。

所以他改变战术,不是再驱饥民一家老小上前,而是挑出他们中的青壮,家人留在营中,并承诺战后所有青壮都可以选入步营。

这样为了家小,这些饥兵肯定会戮力作战,选入步营的待遇也对他们颇有诱惑。

鉴于睢宁乡勇的后膛火器实在凶猛快速,恐怕未冲到墙前,饥民们就在射程途中消耗光了,李过决定启用孙有驴“驴爷”早前建议的门板盾车等防具战术。

这样他们铳子虽犀利,但远远打不透厚达数寸的木板木盾,他们火炮也不多,应该可以一鼓作气,冲到他们城下。

袁宗第最后还是支持,王龙也妥协了,认为这样的安排,确实可以再打一次。

打下,就可以进入睢宁城内快活。

打不下,也不会伤筋动骨,可退走到别处去。

一时间,在几位大领哨的命令下,各营厮养四出,在一股股马队的保护下,到处搜集门板,砍伐树木,大力制作盾车等防具。

他们一直忙了三天,搜遍睢宁周边几十里,搜到厚八寸以上门板十几面,可以搜到的庙宇大门都被他们拆光了。

甚至有些庙门板厚达十几寸(三四十厘米),外间包裹了厚厚的铁皮,以榆木等非常坚硬的木料制成,沉重非常。

还有盾车,就直接砍下树木,一根根捆扎在一起,成为宽两步的大盾牌,装上两个轮子,就成为盾车。

为了提高防护力,还是几层的原木捆在一起,至少厚二十寸,显然李过等人拼了。

毕竟放在清军中,他们最精良的盾车,前护板与顶板亦不过厚八寸罢了。

这样的粗糙盾车李过等人让厮养制作了五十辆,两轮结构。

还有十五辆轿厢型,类似轒轀车,四轮结构,前边与上面都可遮掩。

还有三架尖头轳,高七尺可容六人,以湿牛皮蒙之,用来冲撞城门。

最后是五架壕桥车,专门用来架壕之用,不需抛扔土袋泥土,壕桥车逼到城壕前,木桥放下就可通行。

中国几千年历史,各类攻城器械非常丰富,李过等营中厮养四千人,内中含大量的工匠,亦非同小可,他们只三天赶工,就制造了这么多攻城的利器。

……

城外的动静,杨河随时都在关注,当日流贼退却,他下令打扫战场,斩杀获取的流贼首级就高达七百八十人。

要知道这些并不是饥民的脑袋,而是纯粹的流贼步营首级,光光一个守城战,就斩杀这么多,可谓继前些天伏击战后又一个大捷。

看到这些人头,从知县高岐凤起,所有的官员军民,都是笑得合不拢嘴。

他们还解救饥民老少妇女六百多人,这也是一个功次。按万历四年的议准,各边关,凡夺回被虏人口至一百名口者,本管将官,守备以上升署一级,三百名口以上实授一级,腹地虽没有这么高的奖赏,但也是成果功绩。

此战己方伤亡还不高,社兵们跟着杀出去,个个通过摸腰包赚了不少,军民士气都非常高涨。

哨骑探知外间的动静,似乎流贼不


状态提示:218.第214章 最后一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