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子里的人都想要出来干活,在城里干一个临时工也比在老家种地强,但是城里没关系想要找活干也难,就像跟我干的这几个老家里的人,一天的工钱建筑公司给二块到三块,一个月都有活的话就是六十到九十块了……”
说着陈岩笑了一下,继续说道:“其实天天有活干还是比较难的,但我没跟领导闹翻之前,大概一个月能干二十多天吧……”
只看工资的话,临时工其实比正式工要高一点,因为临时工是没有任何福利的,跟正式工比不了,就算是这样,临时工的工资也比正式工高不了多少。
在俞铮上一世写关于八十年代的国内经济问题的时候就读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
大体上是说,在联产承包解决了农村的生产效率问题的同时,也解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让这些劳动力继续待在乡村是不现实的。
用一句不怎么合适的话来说,大量的闲散劳动力,几乎等同于****之源。
而必须让他们到城市里面去,不需要像是shbj这样的大城市,但是必须是城市里面去,就成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问题是,在改开之初,大量的知青反城,城市本来就已经存在了大量的闲散适龄劳动力了。
再加上城市里面的国营企业本来自己就负担很大,就算是城市里自己的闲散人口的就业问题都没有办法完全的解决。
更不用说再接纳这么多的从农村来的劳动力。
所以,当时国内中央想出来的应变之策,大概就是离土不离乡,就是希望农村的闲散劳动力离开农村,但是不要离开他们在的乡镇。
这才有大量的乡镇企业的井喷式发展,而乡镇企业在发展之初,也的确是得到了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但是在八二年前后,因为经济过热,为了保护国营企业的利益,中央进行了改开之后的第一次政策紧缩,温州八大王事件就是这个时期发生的,这次紧缩对于乡镇企业以及个体工商业的打击很大,很大一部分的乡镇企业几乎无法生存下去。
最简单的,你要进行生产,就必须要有原料,而原料在政府的手里,只要掐断了你的原料,你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什么什么价格双轨制,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国家调拨,没有政策的支持,有关系的二代们也是没有办法从事倒卖的活动的。
就跟五十年代初的公私合营一样,中央说的是自愿,你不愿意也可以,但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一切工业原料都是在政府手里的,你不参加公私合营,那么你就没有生产原料,没有生产原料,你的工厂怎么生产下去呢。
所以当时的有识之士,大都选择了公私合营,比如说鼎鼎有名的无锡荣家,当然,当时荣家也是怕鸡飞蛋打,做了两手的打算,之前就把家产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大陆,另一部分留在了香港,后来果不其然的一语成箴。
但在改开之后,香港荣家的分之里大陆荣家拥有的股份也的确是让荣家的复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当时国内的情况混乱,跟公私合营一起进行的还有********五反,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有心参与公私合营,而且还极其积极,也难免会有憾事发生,比如说鼎鼎有名的民生公司的创始人,著名的爱国企业家卢作浮被逼而死,就是这中间发生的一件极其遗憾的事情。
这些在俞铮脑海里的东西也只是一闪而过。
“……这不,我老家里的一个侄女,也想要到城里来找工作,本来我跟单位里一个同事的老婆都说好了,我同事的那个老婆在被服厂干,说被服厂最近招一批临时工,但我这个侄女去的时候人家已经招满了……”
陈岩有些叹气的说了一句。
“你的侄女,就是刚才跟国政在看录像带的那个小姑娘?”俞铮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下,他记得刚才在另外的那个房间里面,跟李国政在看《射雕英雄传》的那个挺腼腆的小姑娘。
“是啊,这一次也是跟她哥哥一起来潍安的,等忙完了您的这个活,我再替她打听一下,看看哪里还招工,听说最近潍安要上一个电视机厂,应该是要招很多人的,我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什么进去的门路……”
不过陈岩说的时候语气上有些悲观,看来是对此不抱什么希望的。
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是现在的紧俏消费品,这样的新厂要是招工的话,政府肯定是首先要顾着城镇户口的人的,不是城镇户口的,想要进去,恐怕是很困难的。
虽然这么说有点不太好。
但是在八十年代,城镇户口的就是一等公民,农村户口的就是二等公民,这两者之间能够享受到的社会资源几乎就是天差地别的,之前有一句笑话用来调侃这两种户口的人的差别,大体意思就是工人想要找一个农村媳妇,那跟皇帝选妃也差不多了,真的是尽挑尽选,虽然是当笑话看的,但这里面体现出的冰冷的等级森严的阶级差距,却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一直说工农一体,但是在建国之后的几十年里,工农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方面一体过。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你的命运就注定了,生在农村,就注定要一辈子种地,生在城镇,就可以当工人。
你要说农村户口的的确是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兵提干或者考上大学,但是那个几率么,太渺茫太渺茫了。
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没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