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我在东瀛种过田>第五十四章 钻木取火(三)

留下其中的一般用来做钻火秆,剩下的一半留着备用,在大雨滂沱的时候,这一点一点的木棍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与其说是节约,倒不如说是无奈。

雨势越来越大,没办法出去,江流儿在山洞里仔细搜寻,除了洞里深处的那个小洞口里面没敢进去,其余地方都找了个遍,却只是找到了小小的一捆,或者说一束的干柴,还有一些干枯的杂草,暂且可以用来作为钻木取火的火绒。

这些木棍在山洞里似乎是扔了很长时间,一个个都干透了,也不知道是何种植物,江流儿也顾不了那么多。

如果没有干透,那就不能用作钻木取火的材料,好在江流儿现在只需要刮去木棍表面的干枯树皮就行了。

循着越来越暗淡的光线,江流儿又找到了几块石头,有大有小,看材质像是玄武岩,十分坚硬。

时间过得飞快,江流儿也有点着急了。

天马上就要黑了,到时候如果自己没有成功的生出火,那么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荒岛夜晚,连基本的危险都无法做出合适的应对。

就像之前遇到的那条眼镜蛇一样,江流儿轻轻一撇还盘旋扭曲在一块的眼镜蛇尸体,心中不免有些后怕。

一边飞快拣出了一块巴掌大小、而且比较薄、大概只有手掌厚度的石片,将选好的钻火秆放在眼前一根比较粗的木头上悬空,然后坐下来用双脚夹住,用棱角分明、看起来又薄又锋利的玄武岩石片快速刮下了钻火秆上面附着的树皮。

钻火秆已经干透了,刮去树皮也没有耗费多少的时间。

把刮下来的树皮小心翼翼的聚拢在一起,轻轻撕碎作为初步的火绒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接下来是处理钻木取火的底板。

先用同样一块石片的尖端用力在比钻火秆略微柔软一点的底板上钻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孔,用不着太深,只需要能够容纳钻火秆的尖端就行。

然后还需要在孔的一旁开一道凹槽,这样是为了能让火星顺利从孔里面掉下来。

说起来简单,钻孔挖槽这样的动作,却足足用了江流儿好几分钟的时间。

这石片虽然锋刃比较薄而且好用,拿来割东西还行,可用来钻孔确实有点杀鸡用牛刀,因为这玄武岩石片的尖端实在是尖不到哪里去。

相对而言,聊胜于无,这个石片上面的尖端却也是江流儿辛辛苦苦找到的石块里面最好的,物以类聚,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总不能放弃吧。

而且为了缩减时间,江流儿还取了下巧,将容纳钻火秆的小孔的位置向底板靠近边缘的地方挪了挪,这样虽然长久来说不是太好,容易造成底板的破裂,但是短时间来说,却能大大缩减工作的时间,从靠近边缘的小孔一端入手挖凹槽,也能够实实在在的缩减时间。

简单的挖好小孔和凹槽,把钻火秆的一端放进去比对了一下,却发现还是不合适。

钻火秆的粗细看起来明显要比小孔的直径大,根本没办法取火,可若是再用石片在底板上扩大小孔的直径,肯定会浪费不少的时间。

江流儿一时有些两难。

可是时间却容不得他犹豫,光线越来越暗,山洞里的可见度也越来越小。

咬了咬牙,江流儿突然灵光一现,想起了一个简单的办法,扬长避短。

这石片虽然钻孔的功夫很一般,但削片的能力却是非同凡响,这个时候,不必扩大底板上的小孔,只需要将钻火秆的尖端削的尖利一点就行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居然没想到。

狠狠拍了一下似乎有些生锈的脑袋,急中生智之后不敢再浪费时间,说干就干。

不过几个呼吸,连劈带砍,屏住呼吸的江流儿很快便削尖了钻火秆,拿过来和底板上的小孔一比对刚好合适,顿时心中一喜。

最后要做的,就是用两根粗细差不多的木棍垫在底板的下面,形成一个空间,撑起底板,然后把干枯的树皮用手狠狠搓成细细的木屑,捡起旁边的干草同样揉碎混合在一起作为火绒,然后放在底板下方靠近凹槽的一端,用来承接掉下来的火星。

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产生的热木屑能够接触更多的空气,助燃。

……

解决了基本的准备工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真正最为重要的阶段……钻木取火。

看过荒野求生的人都知道,钻木取火的要领,是要摆正钻火秆用双手搓动,要速度不要力量,要持久不要发力,以免折断钻火秆或者掌心磨起水泡。

而钻木取火,最为好用的,其实不是用双手搓动钻火秆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技巧性很高,失败的几率也很大。

所以在当代,很多了解取火原理的生存专家都会使用取火弓生火的方法。

火弓是一种简易的生火技巧,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用一块坚硬的纺锤状木头在一块软木底座上摩擦钻孔,起初会落下细碎的木屑(可用作火种),而后摩擦处会变热。松树、白塞树、竹子是典型的软木材;栎树和癆木可作硬木材。硬木、软木都必须干燥。

当然还有一种叫做易洛魁族式取火法的技巧也十分好用,这种由易洛魁族发明的装置取火效率相当高。钻轴的一端用两根绳子缠绕,绳子的另一端分固定在一个硬质横板上。钻轴的中间部位用一个硬质木轮做加速器。

当把绳子缠好后用力向下压横板,就能使钻轴产生极快的转速


状态提示:第五十四章 钻木取火(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