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带着成都回三国>第一一九章 户籍制度

东汉时期的兵役制度,基本上是不存在军饷这个概念的,因为大汉子民有为国效力的义务,不让你自己掏钱都算好的了。

但是,兵役制度也大大限制了军队的战队力与组织度。

普通百姓本来家中就有繁重的农活,结果每年都要服几个月兵役与劳役,费时费力,说不定哪天就会死在战场,而且这还没有收入,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是有苦说不出。

所以,兵役对普通百姓来说,就像是节假日被老板要求无偿加班一样,谁会给你认认真真的进行训练,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罢了。

而对于基层军官来说,他们都是从普通士兵走上来的,对这一切都是深有体会,将心比心,这些基层军官也不会刻意为难这些义务兵,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过兵役期就好。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东汉末年的官军战斗力普遍低下,战术素养更是不足,平时去剿灭土匪山贼都是困难无比,所以在黄巾起义时,各大郡县的官军在面对黄巾军时,几乎都是一触即溃,这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董卓火烧洛阳,天下大乱之后,整个大汉兵祸四起,百姓无家可归,衣不遮体,更别谈吃饱喝足了,这时候诸侯们便只需要提供饮食住宿,就能征召到大量的部队,当然,这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而刘鑫如今已经是志在天下,如今的兵役制度自然是不合适,虽然实行兵役制度,会节省很大一笔军务开支。

而刘鑫的想法,便是实行军饷制度,而军饷制度也是为了军队“职业化”做基础。

有了军饷,刘鑫手下的部队就从兵役制度下的义务兵变成了有正式编制的“私兵”,他们实际上不再是为了大汉效力,而是对刘鑫效忠,这样刘鑫对手下部队的控制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因为有了军饷,士兵便能够进行“职业化”,士兵将会更好的投入训练之中,战斗力与组织度将得到大幅提升,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士兵的忠诚度。

经过苏佳的研究计算,以成都的两千名士兵为例,在实行军饷制度后,至少能转换出一千五百名职业军人,在接受现代化专业化的训练方式后,战斗力至少会上涨五倍有余!

毕竟现在的成都官军,就相当于以后的民兵罢了。

当然了,如今虽然大汉将倾,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力度有所下降,但是有些制度还是需要遵守的,刘鑫只能暂时提出军饷制度,潜移默化的将成都官军转化成自己的“私兵”,等到天下大乱,刘鑫便可以彻底将手下的部队“职业化”。

不过现在距离黄巾起义都还有三年的时间,刘鑫想要将板楯蛮纳为己用,那必须得要将板楯蛮一族入籍,否则就有人借此大做文章。

因为板楯蛮一族之前未入巴郡户籍,所以板楯蛮并非是大汉子民,所以不会受到各种保护,如果巴郡太守想要报复板楯蛮,那就可以用对外讨伐的借口,要求其他郡县出兵讨伐板楯蛮这个“异族”。

而且就算板楯蛮迁移至成都,但是刘鑫也没有理由保护板楯蛮这支“异族”,反而会落得一个“汉奸”的骂名。

所以,板楯蛮只要入了成都的户籍,那板楯蛮就算是大汉的子民,巴郡太守与板楯蛮的纠纷,就转化成了大汉国内的内部矛盾,巴郡太守就不能名正言顺的报复板楯蛮。

而且板楯蛮入籍之后,刘鑫也能更好的管理板楯蛮,并且板楯蛮一族也会对成都产生归属感,能够更好的融入成都体系之中。

刘鑫可不想看到板楯蛮名义上是属于成都城的一分子,实际上却被排斥,或者游离于成都城之外。

至于罗勾的问题,其实也是关系重大,因为汉代的户籍制度在刘鑫看来,实在是太过于繁琐了,不过内容倒是十分详细。

汉代的很多制度都是承袭于秦朝,其中户籍制度便是以秦朝为基础设立的,甚至在汉代开国之初,便是直接接收了秦朝的户籍信息。

到了东汉时期,户籍必须记载明确户主的姓名、年龄、籍贯、职务、爵级、各项家财的类别名称和估价,特别要突出家财类与估价,有的还要求写明家庭人口数量,有时候还会记录个人的体貌特征,每三年便会进行复查,重新登记。

其中钱财的登记,便是为了确定户等。

汉代的户等划分,大致可区分为“细民”或“小家”、“中家”与“大家”三个等级,等级的划分大体是依据资财多少,但又不十分严格,且无明确的划分标准与界定。

但是,户等的划分也是确定出身的标准,在察举制为主的汉代,“小家”出身的寒门子弟想要出仕为官,难上加难。

罗勾的问题,便是在于户籍的类别方面,汉代存在着一般平民户籍与各种特殊户籍的区分。

平民户籍便为“齐民”,“编户民”,“黔首民”等。

而在特殊户籍中,有“宦籍”、“宗族籍”及“市籍”等名目,而增加了封通侯者的“通侯籍”、诸侯的“侯籍”、宫廷后妃的“后妃籍”及“博士弟子籍”等名目。这些都是在秦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也就是罗勾所问的原因,罗勾害怕板楯蛮一族被划分至特殊户籍中,从而成为成都的“二等民”。

刘鑫笑了笑,对罗勾说道:“或许户籍有大家小家之分,但是人生而平等,板楯蛮只要加入成都户籍,那自然是入齐民户籍,与成都城的普通百姓一样,不过罗首领你也知道,


状态提示:第一一九章 户籍制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