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我是无名氏>373、周公瑾议取江东 曹孟德兵发合肥
言?若不是母亲如此笃信此人,我定然诛杀此贼。”

听到孙策否定,周瑜不免又有些失望,孙策此时心中隐约有些懊悔:让真正关心自己的人担心自己,确实有些于心不忍。

“公瑾无需担心,至少现在身体好多了。对了,仲谋现在可有什么异动?”

孙策自从让孙权去江陵学习军中大事以来,颇为关心孙权此时会不会有什么不寻常的举动,周瑜这才答道:“二公子到了军营之后,和军中许多将军学习,众人也都颇为喜欢二公子。瑜实在不理解,既然主公无心立二公子为后,为何还要如此;到时候万一弄假成真,二公子羽翼丰满,瑜也无能为力。”

孙策挥了挥手,呵呵一笑道:“公瑾无需担心,我自由主张,我累了,你先退下吧!”

周瑜此时看着孙策,好像越来越看不懂他,从他第二次遇刺之后好像就完全变了一个人,这和周瑜当初认识的那个豪气万丈光明磊落的孙策几乎找不到任何联系。或许真的是受到的打击太大,人的性格就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不过如今还是要以孙家大事为重,他也不想再去想这些东西,回去之后,他立刻下令方文定、黄盖、甘宁、张玉等人一起率水军一万向江夏靠拢,大军在长江上不定时演习,让戚继光的水军时刻防备着;同时让在豫章郡的赵毅和桂阳郡的孙暠、孙瑜等人向柴桑靠拢,威胁丹阳郡;自己则率领高长恭、程普、刑道荣等出长沙,向庐江逼近。

一时间各地的军情纷纷传到了下邳,吴立仁自然也意识到了形势危急,立刻让所有文武一起来到州牧府中共同商议。

“这孙策匹夫竟然如此恩将仇报,简直是无耻!”

有些武将心中已经开始暗暗咒骂其孙策来,毕竟如果是曹操来打,众人都能接受;可是孙策却是和吴立仁是盟友;如今吴立仁并没有任何毁坏盟约的行动,孙策竟然和曹操一起进攻,自然这其中的猫腻众人都已经明了。

吴立仁虽然觉得形势有点危急,可是他却一点也不慌乱,这种情况下,作为主公,他便是要第一时间给手下人信心。

“诸公,如今的形势大家也都了解了,曹操和孙策一起向边境进犯,形势不容乐观;诸公以为要该如何破敌?”

此时王守仁看了看众人还在议论,他便第一个起身答道:“敌人来势汹汹,我军自然要以防守为上;曹操若是要进攻,势必会从寿春出兵,以向合肥;如今韩彪大军也从北海向徐州迁移,但是下邳城池稳固,其不会有什么作为;而庐江郡此时恐怕会遭到曹操和孙策的同时进攻,需要小心防范。”

“军师之言颇有道理,只是那孙策真的会与曹操合谋齐攻于我吗?”

吴立仁总觉得孙策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不知道到底长沙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让孙策如此做。

贾诩呵呵一笑道:“主公需要知道,乱世之中,只有利益,不会有什么情义和盟约。即便孙策不想这样,可是他手下的文武也会一起力劝,毕竟如今主公对天下诸侯的威胁越来越大。”

吴立仁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下面就是调兵遣将的问题,吴立仁抬头看了看宗泽,这个任务,先让宗泽来做,他再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下。

宗泽从开始便在思索,所以看到吴立仁,便心领神会,起身答道:“柴桑总共约有一万兵马,此一路可以让太史慈将军领林冲、鲁智深二将,率兵五千,紧守便可;庐江郡以西,令陈煦将军领手下白袍军和徐晃将军麾下五千大军一起抵挡;而江夏郡是主公在长江之重要之地,不可有失,令俞骁、徐渭并手下兵马前往支援;而秦昭、赵云等人手下将士撤出南阳,一起退回庐江北部,抵挡曹操大军;至于寿春,有冉天王和樊将军,还有郭都督在东城策应,可保无虞。”

宗泽调兵遣将后,吴立仁想了想,也确实没有更多补充,可是这个时候,宇文成都却站了起来道:“主公,末将也愿意出征杀敌!”

吴立仁哈哈一笑道:“宇文将军莫急,刚刚宗将军不是说了,韩彪大军正在向徐州调动,若是有所行动,宇文将军便为前驱,若是能斩了韩彪这厮,便是大功一件。”

听到吴立仁这样一说,宇文成都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吴立仁却并不是真的打算让宇文成都去对付韩擒虎,这未免有点太大材小用了。只是如今曹操手下有许褚、典韦、吕布,又加上一个裴元庆,这几个猛将,若是赵云和冉闵遇到,必然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留下宇文成都,可以根据战场的情况随时支援。

按照宗泽的调动,吴立仁麾下众将士开始调动起来,宗泽先让宗悫率兵三千,前往吕县外驻扎,观察韩擒虎大军的动向;又让陆飞、武松等人领兵三千前往符离。

自然,此时所有人都仿佛绷紧的弦一般,等待这这暴风雨的到来。

曹仁趁吴立仁的兵马全部撤出南阳之后,派兵占了随县,并且驻守在随县,至此南阳全境便悉数落在了曹操之手。与此同时,曹操亲自率郭嘉、荀攸、程昱、文聘、典韦、许褚、裴行俭、裴元庆等人来到寿春,大有要和吴立仁决一死战的感觉。

曹操亲自来到合肥城下,大军列好阵势,曹操看着如今的合肥,不由得由衷地发出一声感慨:“这合肥城正是挡在了我征讨江东之路上,若是不能破之,江东怎么能取啊!”

这时只听一将飞出,大声吼道:“丞相何


状态提示:373、周公瑾议取江东 曹孟德兵发合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