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50章 孝陵前的暗战(求推荐)

但是,汉王还没有来得及说出任何一个字,朱棣却已经收回了他抚摸温柔在儿子头上的大手,转而把那只手背在后面,只看见那绣着金龙纹、火纹的龙袍袖子。

朱棣的声音变得冷硬:“但是老二,你若是坚持留在南京,那你就还老老实实的,还是那句话‘非召不得入宫’!”

说完这句话,永乐帝就拂袖而去,只留下一个遥远而决绝的背影。

朱高煦跌坐在地下,半晌,重又坐起,对着高高的王座上的空气,恭敬的拜伏道:“谢父皇隆恩。”

礼毕,汉王抬起头来,腮边挂着一滴硕大的泪珠。

泪珠晶莹剔透,欲碎未碎。

现在,这一滴豆大的泪珠到底是从汉王心里流出的,还是脑里流出来的,朱高煦已经分不清了。

偌大的奉天殿空旷无人,只剩下王座上那腾飞的一条条金龙和镶嵌其间的宝石珠玉的光辉,灼痛了朱高煦的眼睛。

“殿下,得了您呢,皇上已经走了好远了,您请回吧。”不知道何时站在门口的内侍马云,不阴不阳的朝朱高煦走过来。

“多谢公公成全。”朱高煦随手又从身上摸出一块罕见的血玉如意放在马公公手里。

一脸深沉的马公公把那块血玉如意放在手里掂了掂,脸上依然是那种不阴不阳的莫测笑容。

“贪财的老家伙,这么贵重的血玉如意眼都不眨就笑纳了。好,贪财就好。就怕你不贪呢。只要皇帝身边的贴身内侍能为我所用,那将来一定有大用处。”汉王在心里暗暗盘算。

半月后,奉诏回京的老三朱高燧从常山赶回南京,朱棣命令三兄弟还有朱瞻基一行四人三日后前往孝陵拜谒。

老三朱高燧虽然上次“矫诏夺位”之事,闹得很大,但是毕竟朱棣知道他是被人利用的傻蛋,所以这次拜谒,当然也通知他回来了,就当是在人前给这个不成器的幺儿长一点脸面。

只是不知道,这个莽撞的发动一场可笑的政变,为他人做嫁衣的赵王,到现在是否想通当日矫诏夺位之事的因果,明白是他的太子哥哥朱高炽摆他一道没有。

有时候想想,人生百年过,转眼成枯骨。

人的一生,无论成败,也终究要死。

宋朝诗人范成大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不过,土馒头的坟,在帝陵中,直到明代才出现,秦汉唐宋时期的帝陵都是方形的。

圆形坟是明太祖朱元璋因地制宜的创举。

因为南方多雨,陵墓作圆形,可使雨水下流,不致浸湿陵寝。

说起孝陵的选址,当初朱元璋登基后,曾向刘基、徐达、常遇春、汤和征询陵址的意见,并约定时间召集这四人磋商,连朱元璋共五人,各自先用纸条将陵址写好,到时从各自的袖筒中掏出来一对,结果不约而同地写着同一地点。

这个被君臣一致看好的陵址,就是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的灵谷寺旧址。

紫金山最初叫“金陵山”,楚怀王灭越后,曾在这里掘地埋金,以镇“王气”。它三峰井峙,气势雄伟,泉壑幽深,紫气蒸腾,云气山色,朝夕多变,自六朝以来,就流传有“虎踞龙盘”之说,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洪武14年,朱元璋开始营建孝陵,翌年马皇后去世,就安葬在这个墓里。第三年孝陵全部竣工。时隔15年,朱元璋病死,终年70岁,与马皇后合葬孝陵。

孝陵规模宏大,最前面是下马坊,碑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这是陵寝威严的标志,轻忽不得,否则就得问个大不敬罪。

下马坊内有永乐三年,朱棣为他父皇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一通,满碑全是对朱元璋的颂扬之辞。

孝陵的神道非常独特,由华表开始北拐,呈月牙形,半抱一座名曰“孙陵岗”的小山。岗上有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陵墓。

神道转弯在帝王陵寝中是不多见的。

当年建陵时,曾有人建议将孙权墓迁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条好汉子,留为门主。”于是神道只好绕行而过,这样才成全了孙权的“入土为安”。

可是这个弯弯曲曲的神道,对于前来拜谒的大胖子朱高炽来说,走起来就太困难了。

因为他平日在皇宫里都走路跌跌撞撞,何况现在在皇陵这一路的弯弯曲曲呢。

孝陵前面的下马坊那里,就规定了不能骑马坐轿。所以这陵墓曲折漫长的神道对于胖太子来说,简直是每走一步都困难。

朱高煦由两个太监搀扶着,虽然他已经尽最大努力保持平衡,维护太子的尊严,但是当大家爬到“孙陵岗”这座小山时,走在最前面的他脚下一滑,身体重心不稳,不慎跌了个跟头。

紧跟在后面的汉王朱高煦,本来就对于太子违规让内侍搀扶看不顺眼,此时,便是难以掩饰的在后讪笑道:“前人蹉跌,后人知警。”

此话大不敬,言外之意,太子若是栽了跟头,就有后面的人踩上你了。

太子和众人一时窘迫,朱高炽忍不住摆出兄长和太子的架子呵斥汉王道:“大胆汉王,竟然如此无礼!”

“何罪之有?臣弟说错了么?兄长在前面跌倒了,后面的弟弟们难道不应该警觉注意一些?”高大威武的汉王毫不示弱,挑衅似的望着朱高炽。

朱高炽一时语塞,心里又羞又气,但是又觉得汉王说的,确实符合刚才的情境,指着汉王,一时说不上话来。

汉王神气活现的半


状态提示:50章 孝陵前的暗战(求推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