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张信疑惑道,“啥事?”
张义负手站起来,掸了掸身上洒落的桂花,示意张信跟上。张信随着张义穿过正堂,走到后面一个偏僻的屋子前,张义伸出双手“吱呀”一声,推开木门。
张信知道这里就是张义的书房,自己还来过几次,可惜这个年代虽然已经有了造纸术,但是造出来的正是所谓的“蔡侯纸”,就是西汉蔡伦发明的那种造纸术,可惜现在距离西汉已经上百年了,造纸术却没有丝毫的改良,弄出来的纸张跟西汉年间还是一个卵样,纸色黄的发黑不说,关键是又脆又薄,碰的力气稍微大点就能碎成一片片的,而且根本没法保存,基本上用“蔡侯纸”写的书能存上十年就顶天了。另外还有更早的白麻纸,就是宣纸的前身,有传说这种纸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又有传说这其实是南北朝时期南朝萧姓王朝为了抄写佛经特地造的纸——具体如何已经不可考究了,但这种纸张倒是又厚又韧,可以长久保存。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一刀得十几两银子,足够买几十石粮食了,一般人根本用不起。还有就是用绢帛也可以写字,但是这时候的货币除了铜钱就是绢帛,你可以想想一下用一百元的毛爷爷当纸张写书的感觉......
所以张义的“书房”名为书房,其实里头堆满了一卷卷的竹简,而且大半是用小篆写的那种从两汉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那种竹简,张信看繁体的隶书都费劲,更别说这种天书一样的小篆了。
张义从墙角搬了一只梯子,嘴里一边念叨着一边从架子上搬出来一卷卷竹简:“吴子......六韬......三略......嗯......还有阵图......再加上一卷形势......好了!”张义嘴里念叨着不多,可从架子上一卷卷的搬下来,不一会就堆了小半个物资,足足有半人多高。张义拍了拍手上的尘土,“从今天开始,春节之前要把这五本书背熟了,到时候我考你。”
“五......五本?”张信结巴道,看着这小山一样的竹简,张信简直要发疯了,“哥......不看行不行?”
“不看?”张义“哼哼”一声,一巴掌拍到张信的后脑勺上,拍完还不过瘾,一下下拍道:“还敢不看!叫你最硬!长本事了!还讨价还价?”
张信挨了几下狠得,缩着脖子忙道:“哥......哥......我错了,我错了,我这就看,这就看......”
听到张信服软,张义才满意的收回了手。张信看着小半屋子的竹简,一张脸挤成了苦瓜,“哥,我也看不懂啊,再说......看这些有啥用啊......”
“看不懂去问吕文,”张义撇撇嘴,“你歪好也算是个队率了,连点兵法都不懂,说出去也不嫌丢人!对了,先去看吴子,小操的时候用的上......娘的,老子死乞白赖的给你练兵,你天天足吃足喝的,还有没有天理?去找阿曦把这些搬到你的窝里,别在这碍事。”说罢张义一拂袖子,施施然推门走了。
张信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大推竹简,一个头简直有两个大。以前上学的时候最头疼的科目就是语文.......好嘛,现在要学习小篆.......想想就有一种快要疯掉的感觉。
可惜想不看也不行,张信能从张义的眼睛里看出他是认真的,如果自己不看......他真会吧自己吊在房梁上抽。其实说起来别看张义也是五大三粗的,可十个张义捆起来也不够张信打的——但谁让张义是哥哥?不能还手十个张信捆起来也不够一个张义抽的......
胡思乱想了半天,张信重重叹口气,出门正好看到卸完车的张曦,找找手把他带到张义的书房,张曦一看那小山一样的竹简表情比张信还夸张,“信......信哥,这些......都搬到你屋里?”
“都搬!”
张信没怎么见过竹简,没什么经验。张曦可知道这竹简死沉死沉的,这么一堆估摸着得有上千斤,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这竹简都上了年头,不少捆竹简的麻绳早就朽烂了,要是稍微拿放的动静大了些,这一卷卷竹简非散的四分五裂不可。每年秋天晒书的时候那个费劲......
张曦咽了口吐沫,本来下午还想休息会,看来是没指望了。眼睛一闭,腿一蹬,搬吧!
张信本以为区区五卷书而已......分分钟搞定他!哪知道一上手就发现这竹简跟书完全不一样,以前开学什么的搬书就觉得书这东西密度大的邪乎,看着不高一摞书沉的简直能压死人。结果现在跟着竹简一比......小巫见大巫啊!四五卷竹简拿到手上就有十多斤的分量,再看看眼前这小山一般的竹简.......张信瞬间感到眼前一黑。
简直看不到希望啊,张信哀叹一声,把十来卷竹简摞起来,心里默默的想着很早前学过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好在张信的身体也是牲口级的,十来卷竹简估摸着得有三十来斤,张信掂量了掂量觉得自己还能拿这么多,于是把这十来卷竹简交给左手托好,哪知这一托就坏了事,“哗啦”一声,那一摞竹简散的满地都是,捆着一卷卷竹简的麻绳断成了一节节的,满地都是一条条的竹片。
张信看着这一切,简直傻眼了......张曦则哀叹一声,“果然......”然后吧手里的竹简放到一边,帮着张信收拾地上的一张张竹片。好在张曦多少还认得小篆,虽然也是半瓶子水咣当,但好歹还能分清个上下句,两人连蒙带猜搞的满头是汗,总算把散落在地上的竹片拼了起来,张曦抹抹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