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毒舌明士>第六十九章 县试正场

林复声随着涌动的人潮,来到辕门。负责检查的衙役一看他所带物品时,怔了怔,见其所带之物,真是少得可怜,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嘲笑中带着一丝同情。

这东西太少,检查起来还没什么激情。

衙役有点儿不大习惯。

若是人人都如这位学子一样,那我们这工作量得减轻多少啊。

林复声很顺利地进入辕门,这时,门外还有专人负责核对考生资料,也就是要看看准考证。

“书生证明!”小吏伸手拦在林复声身前。

“呃……”林复声一怔,头一次参加古代考试,即便是李夫子曾经跟他说过大概的流程,也不免忙中忽略一些细节。

听到小吏一声喊,林复声急忙低头在篮子里翻找。

诶?我明明记得放在篮子最上面啦!怎么没了?

林复声脑子里瞬间闪过多种可能,掉在路上?刚才被挤掉?……

“诶,我说你,是不是忘带啦?忘带就这儿耽误事儿,后边儿还排着好些呢……”

“容我再找找,我一定带来啦!”林复声多少也有些慌乱了,这明明带来的东西,怎的突然没了呢?

“你就带了这么点儿东西,还用得找嘛,一眼就看见啦……”

“嘿,在这儿呢!我说我没忘记带吧。给您。”

小吏唠叨的话音未落,林复声竟然从砚台低下,发现了粘在上面的书生证明。或许是刚才衙役检查物品时,无意间将它放在了砚台下。

小吏撇撇嘴,不满地拿起书生证明,核对无误后,淡淡地道:“进去吧!”

如此,林复声便与一众学子被圈在这个与考场分隔开的院子里。等待着县太爷的训话,还有领卷。

伴着天边微微透出的粉红色,县太爷终于到了,站在最前边,慢条斯理地说了些警醒和勉励的话,便匆匆离开了。

之后,便要领卷子。

有衙役高呼考生的姓名。

林复声与赵中明,胡有仁,孙继,蒋文登一起被点了名,随后,有人带着他们进入中厅。

中厅内,坐着几个官员打扮的人,旁边还有数位身着青衫的夫子。

林复声一眼就瞧见了李夫子。只见他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样子,目不斜视。

接下来,便是要唱保。所谓唱保,就是一个考生,从小吏手中接过卷子,随后,要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籍贯,以及由何人认保。而负责给该生认保的廪生,便要接着大声喊出廪生某某认保。随后,经考官认可之后,考生方可进入考场。

林复声直到接下卷子唱完,这才与李夫子有一个匆匆的对视。然后,便被带进了考场。

考场十分简易,这个以集市临时改造成的考棚,怎么可能形成什么规格来。

整个考场分为东西两端,一端设有监考台,是县里官员所坐的位置。另一端则摆放数排矮长形桌凳,并按照天干地支排了序。

林复声手中卷子上,封有座位号,写着“丙未”二字。

跟着前面引路的小吏,林复声这才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入坐之后,将自己带来的笔墨纸砚摆放好,再打开试卷。试卷中有十多张以红线划横直道格的纸张,每页十二行,每行写二十字。另有两张用作打草稿的素纸。

县试中第一场又称正场,主考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首。题目,诗,文皆有格式,且不得多于七百字。

本场考试的考题并不在卷上出示,而是待所有考生就座之后,有专人以举牌的形式,给众考生展示出来。

林复声仰头往考题牌上一看,自信而笑地点点头。

第一题: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此题出自《论语.述而》。

第二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题出自《大学》。

这第三题是要写一首试帖诗。所谓试帖诗,是从前人诗文中摘出一句,或是一个成语,或是典故,让考生以此为题做诗一首。若是诗句摘得偏,令考生不知出处,那便十分难写。而且,作诗前,还要在诗前加上“赋得”二字。这便是试帖诗。

林复声一瞧,可巧,这诗是他所熟悉的。

第三题题为:绿杨花扑一溪烟。

此诗句摘自唐代许棠的《洞庭阻风》,全诗是: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薄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整个童子试都是基础考试,正场就更是基础中的基础,考试内容皆是在考察学子们对《四书五经》的了解程度而已。这对于五岁便已将它烂熟于心的林复声来说,就如同探囊取物,不要太容易了。

林复声微阖双目,神情自若地在脑海里过了两遍题,随即,提笔在手,沾了沾墨,然后,手在半空停留片刻,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然而,周围的人却被他的举动惊呆了。

那小孩儿在干嘛?竟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他是不知道有备用纸张吧!

哎,可怜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连食物和保暖之物都不带。

不仅考生们觉得林复声奇怪,就连坐在上边的考官也看着他奇怪。

“那孩子是谁认保来的?”考官满面愁容地看着林复声,问旁边的官员。

“大人,他是李家村李夫子认保的。”

“李夫子?他怎么保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


状态提示:第六十九章 县试正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