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国杀>第十五章 对撞

塔斯曼帝国野史,亡国者的胜利第一篇《剿灭》

b世纪96年,塔斯曼帝国的亡国之年。塔斯曼帝国,出身野蛮种族的帝国本族人通过一次次战斗建立的庞大国家,曾经的世界第三强国,曾经强大辉煌。建立这一国的族人生性好战且英勇善战,即使在帝国的灭亡时刻,他们也在积极地战斗,并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这是这些本该彪炳史册的胜利被最后的胜利者掩盖了。但在那些记录真实历史的军队内部书籍中,这些胜利依然近乎真实的存在着。

本章及后续几章将展示这一早已灭亡古老帝国在亡国路上的军事胜利。

本章将继续开播帝国军平叛战争中的第一场全胜战役——南部边境地区会战,又称达拉维拉尔-沃姆鲁克城堡会战。

卡莲河谷战役后,塔斯曼帝国军在草原北部地区烧杀抢掠好不快活,同时他们也在积极的进行着下一场大战的准备。在基本完成了弹药补充抢掠储备了足够的后勤物资之后,帝国军兵锋直指草原中部重镇达拉维拉尔。这个地方是塔斯曼帝国在这里的统治中心,这个帝国本族语的地方名字就显示着是塔斯曼帝国对草原拥有这至高无上的领土主权。

达拉维拉尔有塔斯曼帝国的国营煤矿,每月都有大量的煤炭被装上船经卡莲河谷顺流运往下游。运煤船上行时空着船回来,然后装满煤炭去下游,塔斯曼帝国只需要这里的煤炭,那些牛羊下游草原就有。首都发电厂用的就是这里的煤炭。得知叛乱的消息后,帝国皇帝阿史那沙比哈的第一反应是进口些煤炭,要不首都就得长期停电了。这时首相阿姆撒得利耶满脸笑容告知皇帝“我们早就在首都储备了20万吨煤炭,足够发发电厂运转几年的。”皇帝很高兴,连连称赞首相物资储备搞得好,可皇帝大概不知道,这首相一直在通过向国外电厂倒卖发电厂用煤为自己牟利,存货不多备下点,来了大买家没货怎么办?

达拉维拉尔对草原人来说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这里是草原人一年一度敬天神仪式举行的地方。这一地区还是草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来自邻国的各种生活用品都是在这里交易的。塔斯曼帝国只要这里的煤炭,别的不管,那些生活用品都是从南边邻国运来的。这里有一月一度的达姆大聚会(草原民俗游乐月会,类似于包头地区的那达慕草原大集),买卖这些生活用品。此外,部落酋长会盟大会和金川酋长国建国大典都是在这一集市附近举行的。只是战后,那片金川大草原的这些仪式集市聚会等等已经消失几十年了,因为那片地区没人了,即使有人也换人了。

帝国大军深入草原腹地之后,实施三光扫荡战术,至于是谁下的命令还是士兵们自发已经无从考证。帝国军所过之处草原人就会消失,他们的牛羊马匹统统成为帝国军的战利品,一路屠戮,一路掠杀。

这时,这些打小算盘保存实力的大部落酋长们才恍然醒悟过来,原以为可以打输了谈谈,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只能战斗了。酋长们决定各部联合抗击塔斯曼帝国军。小部落民众惨遭帝国军屠戮,鸡犬不留,投降也被帝国军拒绝,有的投降者还帝国军诱骗集中到牛栏里集体杀害。残酷的现实使得这些大部落意识到这就是生死存亡之战。

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面对强大的塔斯曼帝国正规军,这些草原人只能团结起来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与敌人拼死力战。最强大的科尔洛部落被推举为盟主,协调各部行动。注意,这里是协调而不是指挥,直到这种时候草原军队还没有确立统一的指挥。甚至在这种时刻,有人居然还妄想与帝国军议和,妄想以巨资赎买自己部落行将灭亡的命运。这个人不是别人,正式手里握着上百吨黄金的科尔洛部落酋长波塔汉莫拉比……

四月下旬起,这些部落的几十万军队开始向在达拉维拉尔聚集,准备与塔斯曼帝国军进行一场生死之战。五月六日,这里和周边地区集结的部族军队已经达到了60万之众,这一数字是情报中塔斯曼帝国军数量的三倍。部落联盟军面对着帝国军来袭方向修筑了三道弧形或者是半环形防线。防线正面宽度30到20公里,被向南流的运煤河卡莲河分为东西两部分,每道防线都有战壕有机枪阵地和迫击炮阵地,后方还有反冲击机动骑兵部队。整个防御纵深15公里,布置了20万的防御部队。部落联盟还在草原深处潜伏了40多万人的机动骑兵部队,他们作为真正的决战部队,准备适时袭击敌军侧后,一举歼灭或重创帝国军。计划很完美,准备很充分,可多数酋长们依然是忐忑不安,对胜利没有把握。有一个人似乎蛮能坐得住,抵抗联军的盟主兼科尔洛部落酋长波塔汉莫拉比。

在此之前,波塔汉莫拉比酋长已经派了自己的大儿子去塔斯曼帝国军那里送礼,一封求和信里夹着一张一万盎司的瑞银国际银行黄金存单,十位作为礼物的科洛尔部落美女,这张大金票代表着300多公斤黄金,这是给塔斯曼帝国军指挥官阿卡那托雷中将的私人礼物。信中祈求阿卡那托雷将军能放自己和自己部落一马,会有至少比这多十倍的回报。酋长认为三吨黄金足以收买这位将军,可他不曾想到这些黄金却激起了这位蛮族军人更大的贪欲。

五月八日,科尔洛部落大公子回来了,他告诉父亲,阿卡那托雷将军是个爽快人,他说比这个价码加两倍他就“只做象征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对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