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三二二章 海参崴(五)

战斗结束之后,杨瑞招呼士兵们清理战场,计查战果损失,而周兴汉带着几名战士,向刚才与俄军对敌的那群人的阵地走去,而罗岳还是没有出面,因为不知这伙人到底算不算是自己的朋友,因此还是留一手为好。

而就在这时,对面的阵地中也站出来几个人,迎了上来,并且摊开双手,示意自己没有拿着武器。显然对方是看到周兴汉等人向自已过来,知道是要和自己交流,刚才的战斗已经让他们看到了人民军的厉害,何况对方似乎还带着火炮,因此如果他们要对自己不利,自己根本就无力抵抗,而且刚才毕竟是对方救了自己,到不如主动出面,和对方面谈。

双方见面之后,对方首先叽里呱啦说了一阵,但周兴汉只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做为旧时空的海军陆战队战士,周兴汉的学历自然不差,并且懂得英语、俄语两门外语,以及中国大部份的地方方言,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还学了一些满语,不过还是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只觉得语气声调有些像满语,但又不是自己在这个时代学到过的满语,刚想着用满语问一问,对方忽然改口用汉语道:“感谢你们救了我们全部落的人,不过能告诉我们,你们是什么人吗?”语调虽然有些生硬,但也能听得懂。

周兴汉也松了一口气,能用汉语进行交流自然是好,不过这话有些听不大懂,自己只救了他们百余人,怎么就说是救了他们整个部落,而再看说话的这人,约40左右岁的年龄,中年身材,略带一点络缌胡子,身上的衣服是用布匹和兽皮拼接而成,斜背着一支长枪,看起来似乎是个首领的样子,于是也用汉语道:“你们又是什么人?为什么和俄军打起来了。”

那人道:“我们是泰鄂尔部落,我是部落的族长,叫穆哲虎,这次是到双城子购买粮食物品,打算回部落去,大概是在出城的时候被他们盯上了,这些该死的毛子,如果不是有你们相救,我们确实是危险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是从那里来的?”

周兴汉听了以后,心里立刻开始活动起来,听穆哲虎的话,他们应该这一带的土著部落,而且从语气中看对俄国显然是没有好感,到是可以和他们好好的交流一下,也许能够了解一些有用的情况。因此道:“我姓周,叫周兴汉,我们是从关内来的......”

话还没有说完,穆哲虎的神色到颇有些激动,道:“关內来的?莫非你们是朝中派来的......”

周兴汉怔了一怔,这人到是有些意思,一听关內就联想到了清廷,于是道:“这话说起来就长了,不是一句二句说得清的,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还是先离开这里,走远一点找个隐僻的地方再详谈吧,免得又有俄军来了。”

穆哲虎听了,也觉得周兴汉的话有道理,于是道:“好,前面30里有个小山谷,那里不仅隐蔽,而且还能避风,我们到那个山谷里去详谈吧。”

周兴汉点了点头,道:“好,你们的人多,东西也多,就先行一步,我们收拾好了战场,就会马上跟过来。”

穆哲虎道:“好,我留两个人给你们引路,在山谷里等你们。”说着,留下身边两个年轻人,然后转回到自己的队列中,招呼族人动身上路。原来他们一行中的马匹到是不少,足有6、70匹,每匹马的背上都驮着不少包裹,看来确实是一个部落的釆购队。

周兴汉回来将他和穆哲虎的对话告诉给罗岳和杨瑞,罗岳听了以后,果然大感兴趣,确实是可以和这伙人好好谈谈,说不定对将来进攻海参崴有用的。正好这时战场也收拾得不多了,共计击毙击伤53名俄兵,受伤的全部再补枪击毙,因为现在人民军没法要俘虏,然后再雪地里掩埋,而人民军无一人伤亡,连一个受伤的都没有;另外从俄兵的身上一共搜找到42支步枪,刺刀45柄,手枪两支,子弹3000余,金币银币数百枚。罗岳决定将这些战利品全都带上,人民军虽然不需要这些东西,但穆哲虎这批人是肯定要的,到时候可以拿出来做个顺水人情。

于是人民军也马上起身出发,那两个年轻人的指引下,大约1个多小时以后,果然来到一个山谷里,谷口只有20余米宽,里面到是十分宽广,足有百余米宽,而且谷內的温度到是要比外面暖和得多,有不少地方的积雪也己经隔化了,露出植物和土地,到确实是一个中途停留休息的好地方。这时己经有人开始搭建帐蓬,挖土架锅,显然是打算在山谷里宿营。

而人民军一进山谷,就立刻有人过来相请,说是族长请他们去面谈,而这次罗岳当然不能再隐藏,于是亲自与穆哲虎会面交谈。

原来这个泰鄂尔部落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只有30多年,是由穆哲虎的父亲穆库伦创建,在距离双城子约有200余里的地方,也就是100多公里。现在整个部落的成员约有1600余人,而人员的构主要是这一带地区的少数民族,如赫哲族、达翰尔族、鄂伦春族等,也有少量满、汉、蒙族人。都是由于俄国占领了这一地区之后,为了加强统治,一方面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移民,另一方面也极力的打压这些地区的原居民,有一些人只好逃离家园,另寻地点安居并且组成部落。现在穆库伦己经年老隐退,将族长的位置传给儿子穆哲虎。

部落的生存是以打猎和釆集药材为主,另外也进行少量的耕种和畜牧,这一带地区的冬季虽然寒冷,但物产


状态提示:第三二二章 海参崴(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