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第178章 大丈夫,有所不为

“韩信也说不出原因,但就是觉得此战并无必胜的把握!我军应该趁项王攻齐时,多向东攻取土地!”韩信拱手道。

在汉营中的半年多,韩信已经磨掉了性格中的很多棱角,有些事情若是能达到相同的结果,能迎合别人的,他也不会一味逆着别人的意思说。前一次,在刘邦提出攻楚的方案时,他就是温温和和、谦谦恭恭地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可是他也有自己必然坚持的原则,那就是在“战事”上,若无必胜的把握,他绝不会冒然出兵。

虽说项羽将楚军的主力都带去了齐国,可与齐军作战,楚军的兵力并无大损,即使能断了其后方粮草,必然也只会是把他们逼急了。项羽的楚军以骁勇闻名天下,倘若楚军真就不顾及城中亲人的安危,强行攻夺彭城呢?或者城中的亲人,为了不连累他们,宁可以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呢?

韩信跟了项羽三年多,太清楚他有“以少胜多”和“出奇制胜”的本事。

何况他知道,论智谋,彭城主阵的范增和项王夫人,都不是等闲之辈。尤其是那个项王夫人,倘若攻入彭城,若是她知道汉军准备以她做要挟,阻止楚军攻城,她真能做出咬舌自尽之举,这一点他在“新安”时就曾见识过。

到那时,汉军便不再有任何能要挟住项羽的力量,反而只会逼得他大开杀戒。

这一次,面对刘邦决绝的出战之意,他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向东攻取土地?照你这速度,攻到哪一年,寡人才能攻下楚国?攻取天下?” 刘邦顿语俯身,怒视着跪在地上的韩信:“还是要等他项羽吞并齐国得胜还楚,待到他势力更大,再向西攻我汉地吗?寡人一举能胜之战,为何要耗上多年?”

萧何见刘邦真是怒了,遂上前劝道:“大王息怒,咱们不是再等常山王的军队吗?反正他还要几日行程才能与我军汇合,臣会再劝劝大将军。”

刘邦直起身子,心中盘算着这一番打算,长吁一口气,转而指着韩信道:

“韩信,寡人告诉你,若非丞相替你求情,寡人现在就会罢了你大将军之职!寡人也告诉你,此次与列国联军伐楚,寡人被推崇为联军首领。诏书也下了,公文也出了,君无戏言,寡人若临阵退缩,日后谁还会把寡人的话放在眼里?你不想做这‘大将军’,趁早滚蛋!”

刘邦说完,拂袖出了幕府。

刘邦此番坚持,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前些时日他亲自去攻占的各郡县安抚民心,走到“新城”县时,县中一位掌管教化的三老董公,拦住了他的马车,向他哭诉‘义帝被杀’一事。

这个消息,他在蜀中时便已知晓,列国诸侯也早就知道。只是传到百姓耳中,却又晚了几个月。

刘邦听着老翁的控诉,当即心思一转,竟也顿时失声大哭起来,随即下令为义帝发丧,哭吊三天。

刘邦心下一想,如今天下都知道了“霸王为称霸天下,弑杀义帝”之事,既然项羽替英布背了这个黑锅,所幸在天下人面前,用项羽的“黑锅”,成全自己对义帝的“一片忠义”!

当下,刘邦便派使者出使各国,打着为“义帝灭反贼”的旗号,向各国诸侯发去盟书:“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天下诸侯共同拥立义帝,称臣事奉。如今项羽却在江南放逐并杀害了义帝,这是大逆不道。寡人亲自为义帝发丧,诸侯也都应该披白戴素。寡人将发动整个关中军队,聚集河南、河东、河内三郡的士兵,向南沿长江、汉水而下,希望与诸侯王共同去攻打楚国那个杀死义帝的罪人!】

可今日韩信此举,无疑给了刘邦当头一棒。如果汉军不发兵,以后在列国面前,他汉王就是个出尔反尔的小人!

事实上,各国诸侯也是各怀心思,他们有的已经向汉称降,有的则持观望态度。见汉使说,汉王要攻的是楚都彭城,而项王现下主力都在齐国,因不必与楚军正面交锋,便多了几分胆气。

各自揣着自己的算盘,盘算着如果此战,真能联合五十六万大军消灭了楚国,那便可以共同瓜分当今天下最大、最富庶的楚国九郡。料想那五十六万大军啊,灭楚国一个都城,还不是易如反掌?

况且,此战是他汉王做带头人。就算退一万步讲,联军败了,项王最先要收拾的也必然是他汉王。

几经思忖后,各国诸侯都觉得此次攻楚,利大于弊,当下便调集军队,向汉军汇合。

汉营,大将军幕府中,钟离锦第三次夺下了韩信手中的酒樽。

“给……我!别人欺负我就算了,连你?也,也敢骑到我头上来?”满口酒气的韩信,晃着醉醺醺的身子,起身去夺钟离锦手中的酒樽。

钟离锦速度极快,将酒洒在地上,劝道:“你已经喝下半坛了,还喝?如果喝酒能解决问题,我给你搬来十坛,让你喝个够!”

言罢,钟离锦不顾韩信的举动,却是将酒樽偷藏在地上,轻拍着韩信的后背:“只是,这样有用吗?你喝得一塌糊涂,除了会误事又伤身以外,能解决何问题?”

“汉王……他根本不懂打仗!他以为这样,这样就能抄了项羽的老窝?项羽是谁?别人不了解,你我还不了解吗?没粮食了,他照样能绝地反击胜


状态提示:第178章 大丈夫,有所不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