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大时代之1983>第271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火了

多少次巴金在阅读完青年作家的作品后,用颤巍巍的手去给他们写信,就是为了告诉那些年轻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自己看了。对于年轻人的鼓励和谅解,他从来都义无反顾。

多少次,巴金在知道一些年轻作家的处境艰难后,竭尽心力的为他们解除烦忧。在王蒙、陆文夫等人复出后创作的新作品因为一些缺点而受到评论界的批评而处境困难时,是他为他们辩解“缺点有时难免,可以批评,但不能采取打棍子的办法。”

多少次,在自己创作完一篇文章后,老人带着老花镜,拿着笔,一笔一划的帮自己校核文章,老人对文章的分析,提出个人的看法,让自己获益良多。

巴老对年轻作家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是自己这青年一代作家一定要铭记于心的。

自己一定要创作出一部真正的长篇经典!

不如此,自己根本无法再去面对老人!

……

……

《明朝的那些事儿》突然之间悄然的兴起,被人们议论的纷纷扬扬,这其中最高兴的应该就属龙绍了。

观察到目前的情况时,龙绍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自豪。

当初是他坚持要给戈文再提高一些版税,哪怕明知道《明朝的那些事儿》的题材是最为不畅销的历史读本。

龙绍相信自己的眼力,也相信戈文的能力。

现在尽管《明朝的那些事儿》仅完成了朱元璋卷,可是这突如其来的议论,让龙绍这个中国出版界出类拔萃的人才敏感的意识到,人民出版社或许应该立刻上马这个项目,借这股东风来烧起《明朝的那些事儿》图书出版这把熊熊烈火。

不过眼前的东风似乎还小了点!

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大国崛起》带动了图书的销量这件事的启发,龙绍一回生二回熟的试图重启这种宣传模式。

他一方面申请人民出版社尽快出版发行《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卷,另一方面却是碘着脸皮去联系许浩。

戈文单单在广播里说了一段《明朝的那些事儿》就引起了如此大的哗然,如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像《大国崛起》一样制作《明朝的那些事儿》,那结果又会怎样呢?

会不会像《大国崛起》一样,再次造成巨大的轰动?同时引爆图书的销量?

龙绍持乐观的态度。

于是,原本一直在闭关的戈文,不得不在自己的书房再次招待了龙绍和许浩的联袂来访。

当听到两人的计划,戈文不得不佩服眼前的这两人。

或许受眼界的限制,这个时代的人没有后世那种突破性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

可是这仅仅是因为大家从来没有接触过,只要看过,听过,说过,这些人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人才永远都是人才,不受时代和历史的影响!

从某种方面来看,自己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代混得风生水起,除了自己肯狠下心来努力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比他们多了几十年的经验和阅历。

这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格言类似: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只是,两人的计划却有着一个最致命的缺陷!

看着两人期盼的眼神,戈文问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时间的因素?你们觉得我写作的速度能跟上广播的速度吗?如果朱元璋卷广播结束时,《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二卷还没有写完,怎么办?”

听到戈文的质疑,龙绍和许浩都一下子就泄了气。

龙绍这边还好说,一卷一卷的出版本来就是正常的现象。

可是对许浩来说,如果仅仅只是广播一卷的话,那就有问题了。

制作一部广播剧的花费其实并不少,人员、设备、场地、资金……

如果《明朝的那些事儿》全部仅是一卷也算,制作完就算完事了。可是按照戈文所说,这《明朝的那些事儿》可是要写完整个明朝三百多年历史的。

总不能戈文每写完一卷就制作一卷的广播节目,这中间的停顿怎么算?

这种行为造成的资源浪费,别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们接受不了,便是许浩也不会同意的。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许浩摇了摇头。

说实话,龙绍的建议确实让他很心动。

在从龙绍手中看过《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朱元璋卷原稿后,许浩就知道这绝对是一出可以媲美大国崛起的优秀节目。

“也不是没有招……”龙绍摸着下巴慢慢的说道。

说起着急来,还是龙绍最着急,毕竟这计划几乎全部出自他的手。

“什么意思?”许浩眼睛一亮。

“刚才戈文说是他完成的时间赶不上广播播出的时间,但是……如果能够赶上呢?”龙绍笑眯眯的看着戈文。

“……”

看着两人不还好意的目光,戈文气极反笑:“大叔,你不会是想累死我吧!”

“戈文,我问你,昨天你说第二卷《朱允炆》这一两天也会完本是不是真的?”龙绍认真的问道。

“没错,应该就在今天。”戈文点了点头。

“照你这样的速度来看,大概一周时间就能写完一卷。”龙绍胸有成竹的说道。

他转过头看向许浩:“老许,你那边制作一卷节目大概要多长时间?”

“唔……我们台对于节目的制作要求是很严的,一般光是准备工作就要一周左右,然后录制的话,应该会快一点


状态提示:第271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火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