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大时代之1983>第238章 幸盛!荣哉!

看戈文突然发呆,龙绍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当先往书店大厅内走去。

远远地就能看到《走向未来》丛书被摆在了一楼大厅最中央的书架上,在这个书架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矮几,上面一摞一摞摆着的正是十二本丛书。无论是在书架前还是在矮几旁,都站满了正在安静阅读的读者。

这些读者年龄各异,社会层次各异,有蹲着的,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心无旁骛的认真。

龙绍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由的有些欢喜。

尽管此刻书店内所有的书架前都是选购图书和正在阅读的读者,但是摆放着《走向未来》丛书的书架前的人却比其他地方的人要多了很多。

龙绍从口袋里掏出了笔和笔记本开始了现场调查。作为一个老编辑一个多年的出版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重视读者的意见和市场数据一直是龙绍成功的一个小手段,正是他这个方法让他在三联书店内很快崛起。

戈文则慢慢的在各种书籍的海洋中穿梭。

80年代是几十年来中国大地上最真切、最广泛、最渴望知识的读书时代,这个时代的读书氛围几乎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痴狂最纯粹的。

在六七十年代,国内出版物极端贫乏,除了红本书,几乎买不到中外经典或名著,整整二十年成了知识的“真空时期”。到了改革开放的80年代,“科学的春天”终于来了,出版界也迎来了春天。一些古今中外的好书开始陆续出版并进了书店,这时的书店,简直是知识的海洋,各种中外名著、经典著作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极大地刺激了渴望知识的人们的阅读yù_wàng。

逛书店是很多人最大的爱好。

不管是“政治类”“社科类”还是最生僻的“哲学类”,所有的书架前都有人在阅读。

戈文在一排一排的书架前浏览着各种书籍的背脊,看到感兴趣的书便停下脚步,侧着身子从书架前的人群伸手进去把书拿出来翻看。

戈文身边的人们,有的看完了手中的书,将书籍放回书架原位后又抽出新的一本;有的放回书后,踱着脚步走向另外的书架;有的拿着书转身离去,到柜台处结账;也有的和戈文一样,一直静静的站在那里,仔细的看着手里的书籍……

时间就在戈文一页一页翻阅书籍的缓慢动作中悄然流逝。

……

……

戈文是被龙绍兴奋的尖叫声打扰的,然后他就从龙绍口中得知了一个让他也非常惊讶的消息。

走向未来丛书在上架三个小时内已经全部售完!

要知道作为北京最大的新华书店,人民出版社给王府井书店提供了足足三千套走向未来丛书,一套丛书十二本书,三千套便是三万六千册书籍啊!

三个小时便全部售完了!

这简直就是奇迹!

就算有戈文《瓦尔登湖》做唬头,但走向未来丛书并不是一套很好阅读的书,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这套书还是很生僻的。

你想,一套丛书居然五花八门像是百科全书一样,有哲学类的书、有经济类的书、有文学类的书、有经济类的书、有科学类的书、有历史类的书,如此跨越学科限制跨越古今中外的大杂烩必然会让人无所适从,看花了眼。

况且虽说这时候的书价并不算贵,可是每本九毛一分的定价也让很多人望囊兴叹,最多挑一两本喜欢的类型来买。

这就代表着走向未来丛书的第一辑至少卖给了三万多读者。

这样的情况简直比后世小米官网上几秒钟卖出几十万台红米手机还要夸张。

后世一台红米手机的价格是一般人工资的五六分之一,但那时候人们不愁吃不愁穿,衣食住行都很富足。而现在一个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多少钱,而且这时候的人们才刚能够勉强满足自己的基本物质生活啊!

龙绍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赶回出版社了,他要将这个好消息传递给三联书店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付出巨大心血的老领导萧乾老先生。

“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既然北京最大的书店都这么快售完,可想而知其他进货量小的其他书店是什么情况了!”龙绍语无伦次的说道,“加印!一定要加印!不行,我的赶紧回去联系印刷厂开始第二次印刷!”

说着龙绍也不理仍在震惊的戈文,一路上跌跌撞撞快步的跑出书店,丝毫不顾及自己的癫狂早已惹起众怒,留下一路的抱怨声。

“太讨厌了!”

“这里是书店,不是你家!”

“这人有病吧!”

“请保持安静!”

“那么大的人了,也不懂礼貌!”

……

戈文哑然。

……

……

随后的几天,正如龙绍的推测那样,走向未来丛书一下子引爆了整个图书市场。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反馈回来的销售数据,以及第一批购买者的口口宣传,走向未来丛书直接爆发出了销售高潮,打破了一系列销售记录。

北京王府井书店,走向未来丛书上架三小时售出三万六千册。

上海最大的新华书店,走向未来丛书同样在在四个小时内全部售完。

深圳最大的民营书店,一天之内销售出一万一千套丛书。

武汉、重庆、西安等各大城市书店,走向未来丛书也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销售完毕。

一个礼拜,走向未来丛书首印二十万册全部售罄。

山西日报


状态提示:第238章 幸盛!荣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