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盛唐不遗憾>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京城也有活海鱼
言,连忙说道:“陛下,一百斤的石斑鱼就已经很罕见了,三百斤的都可以算得上是鱼王了,鱼长得太大都通灵了,还是不要去吃他的好,一直养着也算是对上天的敬畏。”

“朕正有此意,已经让人养着了,蓬莱每日都会运来几车海水,足够养活这些大鱼了,哈哈!”

李隆基非常得意的说道。

自从铁路通到海边,李隆基是越来越任性了,海边有什么好的海鱼,他都会让人运到京城,而为了养活一些喜欢的海鱼,他会专门让人负责运输海水,把东海的海水直接运到大明宫,反正铁路运输的速度够快,量也足够大,完全可以满足他的需要。

不过,也不是什么海鱼都能养活的,像石斑鱼这种浅海的鱼类,自然是可以在宫里养着玩的,但对于一些深海的海鱼,就没法办法养活了,因为皇宫的条件很有限,弄个十米左右深度的养殖池子是小意思,但有些深海鱼类,只能生活在压力超大的深海之中,一旦进入浅海就会身体爆裂而亡,而皇宫是不可能专门为了养活这些海鱼而建设几百几千米深度的池子的,也没有那个必要,所以,深海的鱼类是没有办法养活了,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遗憾吧!

另外,不论是深海的海鱼还是浅海的鱼,都不能长时间的离开海水,深海的海鱼就不用说了,只要离开深海,就会身体爆裂而亡,而浅海的鱼类在进入空气之后,也会因为减压而造成身体的爆裂,还有就是脱水而亡。

还有海鱼是不能用淡水养活的,淡水鱼进入海水会被盐分给腌死,而海鱼在进入淡水之后,也同样会造成死亡,不过,肯定不是被淡死的,而是因为长期的压强变化导致的。

在海水之中,因为海水的密度比较大,海鱼长期生活在海水之中,身体的血压适应了海水的压强,而在进入淡水之后,由于河水的压强较小,而海鱼的身体血压来不及调整,从而会让海鱼的血管压力超过水压,导致血管爆裂而亡。

但若是海鱼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再放入淡水之中,还是有可能存活的,比如大马哈鱼,是一种海鱼,但它们产卵的地方却是淡水之中,而它们却不会死。

这是因为它们在进入淡水江河之前,它们会在近海淡水与海水交界的地方多待一些时日,以让自己的身体逐步适应水压的变化,然后再逆江而上,进入淡水中繁殖,此时,大马哈鱼的身体机能已经调整到适应淡水生存的状态,能够在淡水之中正常的生活。

所以说,海鱼不能直接放入淡水之中,就是因为其身体机能,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短时间内大改变造成的。

皇帝能够如此任性,在皇宫之中养殖大型海鱼,这与李安所发明的各种高科技机器是分不开的,若李安没有发明铁路和火车,则这些海鱼就不能顺利的以活体的状态被运输到大明宫,如此,皇帝想要养殖海鱼,就只能养殖体型超小的观赏鱼类了,毕竟,若是没有铁路这项交通运输方式,大型的海鱼是不能从海边被活着运输到大明宫的,这是绝对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半路上,大型的海鱼肯定会死掉的。

也就是说,在李安发明铁路之前,就算是京城最富贵的人家,也是吃不到鲜活海鱼的,就算是皇帝,能吃到的也基本上是死掉的海鱼,或者是腌制的干海鱼,比如乌贼,鱿鱼海参这些,哪一个不是死掉的干货,想吃活鱼就只能亲自去海边了。

在铁路运输出现之前,从海边运输活鱼去京城,成本是非常高昂的,高到让人难以置信,这还是体型不大的小型海鱼,大型的根本就不可能运多远。

这其中,一个是运输的时间太长了,海鱼在半道上慢慢的就死了,从海边到长安城,路途太过于遥远,就算是走水路,也要走很长时间,而且,还不能直达长安城,需要在洛阳的时候换马车运输,如此一来,就给运输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此长时间的旅途折腾,海鱼半路不死就怪了。

还有一点就是运输的技术不过关,不明白海鱼也是要呼吸氧气的,不懂得给海水通气,从而让里面的鱼慢慢的被闷死了,还有不懂得保持海水的卫生,海鱼的正常代谢会让海水变得越来越浑浊,若不能及时清洁和过滤浑浊的海水,海鱼就会虚弱和生病,而生病和死掉的鱼若不及时处理,就会传染了一整缸的鱼,最后让所有的鱼慢慢的全都死掉了。

长此以往,也就没有多少商人会傻傻的从海边运输活鱼去京城了,因为这意味着亏的血本无归,长途运输所消耗的成本和损失,让侥幸活着抵达京城的海鱼,价格翻了几百上千倍,如此,还有谁能吃得起,而直接运输腌制的海鱼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一次可以运输很大的数量,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损耗,这也是内陆地区满市场腌制海鱼,而活鱼很少的根本原因。

如此,商人最多会运输一些长得华丽的观赏性海鱼,且都是体型很小的海鱼,如此,运输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了,只要运输量比较少,就不会出现死鱼的现象。

也就是说,在之前的大唐,京城一般不会有食用的鲜活海鱼,都是腌制的咸海鱼,能有少量美观的观赏性海鱼就不错了,大部分的观赏性鱼类都是内陆河流中的金鱼,海鱼绝对难得一见,价格自然也更高了。

不过,在铁路修通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海边装车之后,在几天的时间内,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京城也有活海鱼--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