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督军>第四百三十二章 江宁之行

江宁的情况,与北方大不相同,驻守此地的新军统领徐绍贞,是前任大员李兴锐一手提拔起来的,与张仁骏并不相得。再者,第九镇的官兵识字率很高,军中读书风气流行,警世钟、猛回头、葛明军等读物,几乎到了公开宣讲的地步。

南京本地,又有着各类体操学校、体育学校等民间军事院校,其培训的学员,因为有一定军事素养,很容易被招募到第九镇。但是这些学生,大多是倾向于学习泰西模式,反对君主制度,同情葛明党乃至自身就是葛明党人的军官士兵数量极大。

自徐锡麒刺恩铭,到安庆起义,第九镇的军官里,有不少人都卷了进去。朝廷对于第九镇,也由重用变成了防范。如今国用不足,京城下旨,对南方各省新军的军饷重新计算,新军减饷,旧军加饷。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南方新军里,很出了一群葛明党。

可是地方而言,给新军减饷,士兵不满情绪日高,搞不好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张仁骏身边只有一支小队子,力量有限,要防范第九镇,就只有重用张员。不但枪炮开始优先装备旧军,就连军饷,也是旧军足额发放,新军拖欠少发。如果旧军欠饷,那证明新军的欠饷更严重。

张仁骏叹息一声“我也是没有办法,两江藩库,向来是义善源代办官款。其突然倒闭,部款无着,军费也就受了影响。几笔洋人的合同不能耽搁,只能先紧着洋人办。好在两江是饷源之地,等到过几个月,总能找到钱庄代办官款,解决问题。我所顾虑的,就是松江的市面如果不能得救,两江商业大受影响,商号倒闭,则饷源之地,亦无饷可筹,那时侯局面就不堪设想了。”

张员倒是不以为然“制军,我看也没什么关系,那些个商人就是群刁滑之徒,没事就爱哭穷,永远听不到他们说自己有钱。其实让他们自救就好,用多少款,摊派下去,谁不肯交就抓起来枪毙,一准有钱。依我看,真正该稳住的是农夫,我看古书说重农抑商,这话是没错的。想想金银再多,也没什么用,还是粮食实在。一顿不吃,就要饿死人。米仓里没了粮,有钱也没有用,当兵的不能饿肚子打仗。”

张仁骏摇摇头“绍轩,你这书都读的都不是地方,我都没什么好话说你,别打岔。”他又对赵冠侯道:“松江的事,绝对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稍不留心,怕是就有一场大乱。可惜,朝廷在这个时候,偏又不发银子……”

赵冠侯笑了笑“制军,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我们为人臣者,只能尽自己的本分,但尽人事各必听命,至于事情将来到哪一个地步,不是我们所能预料的,有心而无力,徒唤奈何。江宁的市面可还好?”

“目前还勉强可以维持,可是其他地方就难说的很了,你也知道,义善源、源丰润涉及到东南各个行当,它一倒,扯耳腮动,谁又能独善其身?就是你的山东,或多或少,也要受一些影响。所以,这正元银行要紧开起来,一定得把松江稳住。整个东南就是一个病人,松江就是病源,不控制住病源,这病,是医不好的。所以,你在松江只管放手去干,需要什么公事,你就让手下人来投递,不需要亲历亲为,你的手下来,我没有不批的道理。至于有人掣你的肘,你只管说,我指名严参,绝不姑息。就像那个刘燕蓟,我已经给朝廷上了奏折,两江绝对不欢迎这个人来,来之后,我也要退回去。至于刘燕北,这个人我来帮你办,我这次不参他一个充军发配,我把名字倒过来写。”

大金此时,地方督抚已经有权限对抗朝廷敕令,乃至于拿着朝廷吏部发的告身,若是与督抚不谐,也未必一定能上任。张仁骏说这话,也不是无的放失。

正事谈完,赵冠侯起身告辞,张仁骏道:“既然来了江宁,就先不要回去,不管怎么忙,也要在江宁盘桓一两日,好好带着新妇玩赏一番,所需使费,记在两江总督衙门的帐上就好。”

出了衙署,到了客栈里。这里距离夫子庙不远,是专门接待来江宁办理公事官员的仕宦行台。客栈布置的极阔,店老板用心铺排,房间布置,家具陈设都很是气派,符合巡抚的身份。可是陈冷荷的脸色不怎么好看,等坐定之后,郑重的对赵冠侯道:“你穿这身衣服……我不喜欢。我还是喜欢看你穿西装,戴礼帽的样子。”

“那容易,我回了松江,就把这身脱了。”赵冠侯边说边脱袍褂,换上随身带来的长袍马褂,陈冷荷不像家里其他女人,没有伺候他穿衣服的意识,比之毓卿的架子还大。他只好自己动手,边换边道:

“为此官,行此礼,到衙门里来办事,总要穿公服,否则谁的面子上都不好看。你看张仁骏,他可以住西式大房,但是你要他脱了公服谈事情,这成什么样子了。”

“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我不喜欢你做大金的官。这个朝廷,已经从根子上烂掉,没有指望了!你听听,当官的只想着自己,不想着百姓,那个张员,居然想要靠杀人来稳定市面,把稳定市面的事交给他们做,只会把事情搞糟。他们这种人,没有能力搞好国家,更没有能力救百姓于水火。”

“所以才要我们出力,如果他们都那么能干,我们就可以享受生活了。”赵冠侯也不恼,拉着她坐下

“张绍轩这人,是我的旧部下,其实不算归我直管,但是跟我手下打过仗。人不怎么好,脑子也比较蠢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二章 江宁之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