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穿越三国之微信帝国>第五十四章: 一战成名

底下的人还在听着王允慷慨激昂的黑着董卓,有的表情亢奋,有的则表情平静,有的边点头边做出深以为然的样子,可是刘辫却注意到远处贾诩的眼神非常的平和,好像这些事情跟他都没有什么关系,超然世外一样,刘辫一想,果然是高人啊,此时的刘辫悄悄的顺着人群走了过去,来到了贾诩的身旁,然后说道:

“请问尊驾可是文和先生?刘辫开门见山的问道,可能是因为来自现代的缘故,刘辫不是特别喜欢绕弯子的说话;

“正是在下,敢问您是?”贾诩边用目光正视对方,边问道,贾诩有个习惯就是每当他看到一个人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从对方的眼神、谈吐、表情变化等等方面来判断对方找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刘辫可不知道贾诩此时的想法,刘辫现在可是求贤若渴啊,他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请贾诩跳槽到他的阵营,刘辫也是看到这里黑董卓黑的那么肆无忌惮,旁边的人也都在专心的听王允讲话,他便直接问道:

“文和先生可认识朱儶朱老将军?”刘辫并没有直接回答贾诩的问题,而是依然是那么开门见山的问贾诩认不认识朱儶,身为现代人的贾诩深知重要的谈判或者谈话绝对不能被对方的问题带走,陷入对方的思路,一味的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不过贾诩显然眉眼略微的动了一下,并没有逃过刘辫的小眼神,心说看来有门,还是得提人啊;贾诩开口道:

“噢?这位公子认识朱儶老将军,请借一步说话。。。”

刘辫心想正合我意啊,两人便一起走向司徒府的院外。。。。。

花分两头各表一枝

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

也许由于刘辫这个小小的蝴蝶翅膀扇动的原因,整个汉末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十八路诸侯解散后各自发展地盘,但由于跟历史有些不同的是,由于刘辫的一次肠谷大战的取胜和洛阳势力的渐渐崛起(虽然现在还很弱小),让董卓几位强势诸侯的中间出现了洛阳的这样一个缓冲地,让原本还要到初平三年才能发展起来的曹操部,由于不用担心西面的威胁,很快就打的兖州残余的黄巾军节节败退,到最后干脆大规模的都归降了曹操,也因为如此,曹操快速的拥有了大批征战多年的老兵,而且很快与颍川的各大豪强大族勾搭到了一块,组成了以兖州大部土地和豫州颍川郡为根据地,以曹操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颍川有汉开始就是王朝最大的几个豪强家族的聚集地,曹操也迅速整合了包括曹氏、夏侯氏、钟氏、荀氏、程氏、司马氏、杨氏、郭氏、毛氏等世家大族,本来曹操没办法那么快速的扩张,但是第一是由于西部的屏障,第二是曹操可以通过颍川世家大族强大的经济实力去和洛阳交易粮食,让本来应该早期一直为缺粮困扰的曹操得以迅速壮大,而其实对曹操最大的好处是,本来应该先去投袁绍后到曹营的郭嘉--郭奉孝由于家族归附的关系,提前了好几年直接进入了曹操的帐中,虽然郭嘉比曹操小十几岁,但曹操和郭嘉交谈后惊为天人,拜郭嘉为军师,开启了无敌小强的模式向四周扩张;

场景【兖州境内东郡一处县城】

在兖州东郡的一处破落县城里,还剩下最后一股2万多人的黄巾军,头领是何仪,他们是从颍川一路被退到这里,但是还是被曹军紧追不舍到这处县城,此时他们城中并无粮食,随身带的粮食已不足3天所食,城外的正是曹操手下悍将夏侯渊,夏侯渊率领3万兵马追到了城下,他们也不围城,但是一看到何仪的部队撤退,就紧跟其后追击,致使何仪非常被动,何仪的心情也是差到了极点,如果在不决战他们的粮食连他们逃跑都支持不了了,一旦部队散了,自己和自己这两天抢的珠宝都要便宜那曹阿瞒了;

县城之中几人商议道

“何大哥啊,咱们不能再跑了,看样子,外面那个夏侯小儿一定还会追着我们打的”一位叫刘辟的黄巾首领说道

“是啊,咱们这己方(张角把万人以上的军队都成为“方”和现在意义上的师或者军意思差不多)的人马在这些天被他们追着打,现在都被打残了,不过我看那夏侯小儿的人数也并不比咱们多多少,现在这两万人咱们还能拼死一搏”一位叫龚都的黄巾军首领说道

“要不咱们投降,你说曹操那老贼会答应吗?”一位叫马相的黄巾军首领硕道

何以摆手说道:“我看还是龚老弟说的在理,曹操那狗贼,向来阴险狡猾,万一他明面上同意了我们的投降,但事后一旦他掌握了我们的军队在我们几个这些年积攒的财物掏空,到时我们岂不是随意受他处置?这种把刀交到别人手上的事,我不敢,咱们这些年打了不少仗了,怕个球,人死吊朝天、不死万万年,****丫的!(不好意思一激动,古人的台词又穿越了哈^_^)

此时的城下,夏侯渊手执长枪,连铠甲头盔都没有戴,站在城下叫阵,他是不会选择攻城的,他现在家底子还是比较薄的,他想要的是野战,他也没想过城里的黄巾军会派人出来和他单挑,因为之前追击中夏侯渊也一直叫阵,但对方只是逃跑并没有人应战过,不过今天似乎不大一样,县城的城门突然打开了;

从里面出来了5个将领后面跟着大批头围黄巾的士兵;夏侯渊见对方要出来野战,生怕对方又撤回去,故意激将道:

“汝等小儿,土鸡


状态提示:第五十四章: 一战成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