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盛唐霸业>第四十一章 曲江诗会(上)

孙世安毕竟经商多年,很快便明白了荀冉的意思。

“荀大人,孙某这就差人去办。”

荀冉满意的点了点头:“最近可有什么眼生的王孙公子来店里?”

孙世安苦笑:“咱们这乐行自从有了太子殿下提名的匾额,往来的王孙公子可是络绎不绝。不过他们大多是老主顾,要说眼生的,好像便是临淄郡王殿下了。”

“临淄郡王?”荀冉皱了皱眉。这长安城的王爷不说一百,几十位总是有的。相较于皇帝陛下所出的几位王爷,这临淄郡王应该不算是什么大人物。但即便如此,少年也不敢有丝毫大意。

“他是来买琴的?”

孙世安摇了摇头:“郡王爷来了乐行只留下了一张请帖,孙某正想派人送到荀大人府上。”

“哦?”荀冉接过请帖,扫目一看。“诗会?”

少年心中暗暗叫苦,这临淄郡王怕也是听了那首《把酒问月》起了仰慕之心,才来这乐行的吧?偏偏他是郡王之身,不能主动登门结交,便起了办诗会发请帖的心思。也罢,荀冉正想结交一番长安城的士子,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吟诗作赋,赏赏秋景。

...

...

诗会选址是在曲江池。

几乎所有王公贵族在曲江池都有别业,临淄郡王李隆义当然也不例外。

秋日的曲江池起了薄雾,如少女披素纱,更有几分朦胧之美。

李隆义的别业便在曲江池的东北角,此时别业已经聚集了无数长安城的才子。

临淄郡王李隆义峨冠博带,巍巍然独坐在上首,淡淡笑道:“如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诗会诸位一定要尽兴。”

一个着青袍,头戴软脚幞头的青年男子冲李隆义拱了拱手:“郡王殿下才情名动天下,我辈自当追随。诸位以诗会友,想必也会传为长安城的一桩美谈。只是有的人似乎不能理解郡王殿下的美意,竟是迟迟未来。”

“九初兄说的不错,这荀冉不过是个商贾之后,借着陛下隆恩入东宫做了个校书郎,竟然敢蔑视殿下。什么《把酒问月》,若是他真的有才情,怎么会不敢赴曲江参加诗会?”

“对,此子不过是个酒囊饭袋,口尤其表!”

“好了!”李隆义受不了众人聒噪,不耐的摆了摆手:“本王相信荀小郎君一定会参加诗会的,诸位不妨再等等。”

郡王殿下既然已经发话,这些士子们自然不敢再抱怨,只能端起酒杯借以澆愁。

“报,郡王殿下,荀冉荀小郎君到了!”一名小厮跌跌撞撞的跑到了园内,沉声禀告。

“本王没有看错人。”李隆义满意的扫视了一遍下首众人,面带微笑。

荀冉今天穿了一件紫色儒衫,肩上套了一件青色半臂,头戴幞头,脚踩乌皮六合靴。他这迎面走来,众人纷纷议论开来。

“荀某拜见郡王殿下。”

荀冉走至李隆义近前,微微拱手。

“荀某来晚了,便自罚一杯以谢罪。”

他接过仆人献上的酒杯,一饮而尽。

倒不是荀冉有意来迟,实在是他看到请帖时已经接近诗会召开的时间。照理,像这种诗会的请帖都是由人直接送到府中的。李隆义这么遮遮掩掩,难道是顾忌太子?

“好!”李隆义一拍身前矮几,赞叹道:“荀小郎君不愧是少年英豪,凭着这股爽快劲,本王便要交你这个朋友!”

荀冉在仆人的指引下入了席,跪坐在食案旁,嘴角勾笑。老实讲,他对是否参加这个曲江诗会确实有过犹豫。但他最后还是来了,原因很简单,眼下是扬名长安的最好机会。

“殿下谬赞了。”

李隆义摆了摆手:“荀郎君太谦虚了,如今长安城中谁人不知你荀冉荀徐之作的那首《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此好诗,若不是天纵之才怎能作出?如今秋意正浓,不若荀小郎君便来作首秋思,以开今天的诗会。”

“如此,荀某便抛砖引玉了。”

荀冉沉思片刻,娓娓吟道: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荀冉所吟的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唐诗常用汉代典故,王昌龄更是其中好手。荀冉如今吟出此诗,自然技惊四座。

好浓的哀怨味道啊!

李隆义拊掌赞叹:“好诗,好诗!古有班婕妤以秋扇中断,比君恩中断,荀小郎君这首诗化的好。”

“殿下,荀郎君这首诗确是出彩,但未免太过哀怨了吧。如今我大唐河清海晏,万国来朝。朝堂之上,皆是股肱之臣。我等读书人更是幸生盛世,哪里能以班婕妤作比呢。”

说话的便是刚刚诘难荀冉迟迟不来的苏九初,他言语间满是不屑,显然对于荀冉这个才子明头不服。

李隆义却摆了摆手:“哎,不过是首寻常的宫怨诗,九初不必多心了。本王这曲江诗会只谈诗文,不论朝政。”

荀冉心中冷笑,他当然知道这首诗会被有心人裹挟上讽刺朝堂的韵意,但他偏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章 曲江诗会(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