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莫斯科1941>第八百五十八章 无路可退(中)

第31掷弹兵师师长罗尔夫少将接到吕德克的命令后,没有立即命令部队发起进攻,而是一边命令部队在西蒙镇外构筑工事,一边派人对镇子里进行侦查。

负责西蒙镇防御的是步兵第126团,别看是一个团的建制,但部队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减员超过了三分之二,如今全团的兵力不过三百多人。看到镇外有大量的德军云集,团长意识到凭借自己现有的兵力,要想守住镇子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给师长打电话,希望能得到支援。

接到电话的师长,得知西蒙镇外出现了大量的德军部队后,不禁大吃一惊,慌忙问道:“上校,敌人有多少兵力?”

团长从自己观察所的窗户望出去,估摸了一下镇外正在集结和修筑工事的敌人数目,报告说:“大概有几千人。”

“几千人,”师长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么多?”他停顿了片刻,又接着问道:“上校同志,从目前的情况看,德国人可能是想占领西蒙镇,并从这里渡过维斯瓦河,你们有信心守住阵地吗?”

团长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自己手里的兵力和装备,随后苦笑着回答说:“师长同志,假如德军发起猛攻,我团最多能支撑一个小时。”

师长沉默了片刻,对着话筒说道:“上校同志,你要想办法多支撑一会儿,集团军的主力要不了多久就能赶到。明白吗?”

“明白。”团长咬着后槽牙回答说:“德国人想冲进镇子,除非我们全团阵亡,他们才能踏着我们的尸首冲进来。”

师长放下电话想了想,随后吩咐报务员:“给集团军司令部发报,说突围的德军正准备攻击西蒙镇。我军因兵力有限,可能无法守住镇子,请上级立即派部队进行增援。”

该师发出的电报,很快就到了**夫的手里。他看完电报后,皱着眉头问参谋长:“我们的主力部队通过维斯瓦河了?”

“已经通过了,正沿着德军的突围陆续进行追击。”参谋长简短地回答完,又委婉地提出了部队目前面临的困难:“不过敌人距离要塞有差不多七十公里的距离,我们的部队采用徒步行军的方式,至少要两天才能追上敌人。”

“真是见鬼,要两天才能追上敌人。”听到参谋长这么说,**夫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可是我们坚守在西蒙镇里的部队,可能连两个小时都支持不住。等我们的主力部队赶到时,估计敌人早渡过维斯瓦河逃之夭夭了。”

参谋长本来想向**夫建议,让那支快速纵队转向去支援西蒙镇,但话到了嘴边,他又咽了回去。那支人数和装备有限的部队,牵制一下敌人还可以,但让他们去攻击德军的主力,等于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他盯着地图看了一阵,忽然眼前一亮,随后对**夫说:“司令员同志,我们如今不是还有两个师已经到达了维斯瓦河西岸吗?我们可以让他们顺河而上,去攻击准备从西蒙镇渡河的德军。”

听到参谋长这么说,**夫连忙来到了地图前,仔细地查看了敌我双方的态势图,觉得参谋长说得非常有道理,便点了点头,对他说:“立即给这两个师的师长发电报,除了留下少数部队固守现有阵地外,其余的部队迅速地北上,切断德军的退路。”

罗尔夫派出的侦察兵,很快就完成了对西蒙镇的侦察。在得知镇子里只有几百名苏军把守后,他果断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十几门50毫米迫击炮率先开火,轰击苏军在镇外的防御阵地。但一字排开的42机枪一开火,早已蓄势待发的士兵们,便采用短跃进的方式,快速地冲向了镇子。

苏军在镇外的防御阵地很简陋,既没有钢筋混凝土的火力点,半人多深的战壕又没有用圆木加固过,面对冲过来的敌人,机枪刚一开火,就被德军的迫击炮摧毁,其余趴在战壕里的战士,也被敌人的机枪火力压制得无法抬头。

罗尔夫为了迅速地夺取西蒙镇,利用兵力的优势,同时从三个方向发起了冲锋,使坚守镇子的苏军不得不分兵把守。为了挡住德军的进攻,苏军团长连自己身旁的警卫员,都派上了战场,身边只剩下一名报务员,以便能随时和师部保持联系。

战斗进行了十几分钟,德军便相继冲进了战壕,和里面的战士们展开了白刃战。虽说战士们表现得非常英勇,但人数太少,很快就被蜂拥而至的德军所淹没。一些幸存下来的战士边打边推,试图进入镇子里和德军打巷战。

但他们刚退到镇子内,德军也紧随而至。一名跑得快的少尉,冲到了团部,冲着还站在屋里的团长说:“团长同志,敌人冲上来了,您快点转移吧!”

“转移,往哪里转移?”团长冷笑着说,“西蒙镇就是我的战斗岗位,就算是死,我也不会离开这里。”说完,他摘下挂在墙上的一支**夫冲锋枪,扭头对坐在角落里的报务员说,“砸毁电台,绝对不能让它落入德国人的手里。”

等报务员砸毁了电台,烧掉了密码本后,团长端着冲锋枪和少尉一起冲出了指挥部,朝街道上冲过来的德军士兵猛烈开火。冲在最前面的几名士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接二连三地栽倒在街上,跟着后面的士兵连忙找地方躲起来,开枪进行还击。

团长和少尉很快就倒在了德军密集的弹雨之中,从屋里冲出来的报务员,看到团长倒在了地上,连忙将手里的武器往地上一扔,抓住团长的双手就试图往屋里拖。但没拖出多


状态提示:第八百五十八章 无路可退(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