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晚清之乱臣贼子>第五百九十五章 危机浮现
本全歼垒内敌人守军。

天堡城和地堡城两处要塞的先后陷落并没有让李秀成感到太多意外,唯一让李秀成惊讶的只是吴军的攻坚速度和攻坚决心,还直接惊叹道:“前后才打了五天,地堡城和天堡城居然就已经丢了,我还以为这两处营垒无论如何也能撑上半个多月啊。”

“我们的将士已经尽力了,是妖兵的火力太猛,洋火药又厉害,实在挡不住。”李书香也是唉声叹气,然后对李秀成说道:“忠王千岁,妖兵打我们的天堡城和地堡城打得这么坚决,宁可不考虑伤亡也要尽快拿下,看样子是盯紧龙脖子这个天京城防的弱点了,我们是不是该早做准备,防范万一。”

“是该准备了。”李秀成点头,又有些迟疑的说道:“书香,你有没有觉得这件事有点怪,妖兵这么重视龙脖子这个地方,超越小妖却没有亲自到北城督战,只是在聚宝门外坐镇,这其中会不会有花样?”

“忠王千岁,难道你怀疑妖兵是在声东击西?”李书香明白了李秀成的意思。

李秀成点头,说道:“龙脖子是我们弱点不假,但我们只要重视注意这个地方,抢修工事堵住这个漏洞也不是太难,以超越小妖的奸诈,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我怀疑,超越小妖没有亲临北城指挥督战,就是他很清楚光靠打龙脖子不能保证一定能破城,他叫妖将曹炎忠重点关照龙脖子,有可能是在吸引我们的注意,想调虎离山,骗我们把机动精锐提前布置到龙脖子战场。”

考虑到吴超越一向用兵诡诈,李书香当然不敢否定这个可能,只能是先点了点头,承认吴军的动作有可能是在声东击西,然后又问道:“忠王千岁,那你打算怎么办?”

“先不能着急调整军队布防。”李秀成答道:“军队不动,组织城内百姓全力抢筑内墙,先筑一道连接天京内城和太平门的内墙,然后再看妖兵的反应。”

“这样未免太被动了。”李书香建议道:“要不这样,把一些二线军队调到太平门那边,然后叫我们之前秘密向妖兵诈降的将领出面,暗中给妖兵送去假消息,就说我们已经把机动精锐调到了太平门战场,又在那里埋了许多的地雷和暗藏了炮火,让妖兵觉得我们已经把主要力量用在了龙脖子战场。如此一来,如果妖兵真打算声东击西,就一定会有动作。”

李秀成点头接纳,按照李书香的建议当场安排布置,心里说道:“超越小妖,来吧,我倒要看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

前文说过已经有不少的太平军将领立场动摇,悄悄与吴军方面取得秘密联系,这些人中确实有人是贪生怕死主动乞降,但也有人是受了李秀成的密令暗中诈降,既乘机试探吴军的虚实动静,也随时准备着给吴军方面假消息假情报,帮李秀成误导吴军的敌情判断。历史上李秀成的女婿蔡元隆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太仓诈降差点直接干掉了李鸿章的亲弟弟李鹤章。

也正因为有这些诈降者的存在,吴超越便很快就收到了李秀成大举增兵龙脖子战场的消息,结果也还别说,因为吴军细作和曹炎忠那边也有类似报告的缘故,吴超越还真相信自己的调虎离山计已经成功,城内敌人的重心已经迁移到了南京城东北部,聚宝门到仪凤门这边的漫长墙段,已经有空子可钻。

也是活该吴超越倒霉,刚误判了敌情,吴军水师的巡逻船队又送来统计报告,说可能是因为城外小型湖泊过多的缘故,清凉门到旱西门之间的太平军守兵数量不多,巡逻也不够严密,同时更重要的是吴军水师斥候还发现这道墙段有多处过于陈旧且修缮不足,砖石松动容易挖掘,十分适合施展吴军拿手的城墙爆破战术。吴超越闻报大为心动,与一干幕僚讨论了一番后就决定赌上一把,很快就制订了一个夜间偷袭计划,组织三千余人的军队发起爆破偷袭。

吴军水师的斥候当然没有欺瞒吴超越,吴军工兵秘密潜行到了南京城下后,确实在年久失修的墙段上很快就挖开了墙砖,碰到了南京城墙里的夯土层。然而正当吴军工兵奋力挖掘已经坚硬得和石头差不多的明代夯土时,不打灯火躲在城墙上的太平军暗哨却听到了吴军工兵的挖掘声音,悄悄发出了告警信号,驻扎在城楼里的太平军守兵紧急出动,丢火把扔石头砸打吴军工兵。而受命发起奇袭战的吴军大将秦立也有些贪功,偷袭不成干脆改为强攻,想乘着太平军预备队还没来不及上城助战的机会强行登城,拿下攻破南京的第一功。

蚁附强攻的结果是吴军惨败,兵力充足又从没有忽视过西线防御的太平军预备队接连登城,以数量的羊头石、灰瓶和滚木迎头痛击冒险强攻的吴军将士,全靠飞梯登城的吴军将士则只是在初期看到过一点机会,然后就越打越难,在缺乏炮火掩护的情况下被太平军石头砖块砸得头破血流,又被密集火力打得死伤惨重,最后不得不丢下近百具尸体狼狈而逃,十分丢脸的结束了这次偷袭战。

这一仗对屡战屡败的太平军来说当然是一针强心剂,同时也证明了李秀成的判断无差,表面上重点关照龙脖子的吴军确实在惦记着偷袭南京城防的其他弱点,让李秀成更加不敢把主力集中到龙脖子战场,更加增添了吴军的偷袭得手难度。而对吴超越来说也不是一无所获,通过太平军预备队的上城速度和数量,起码让吴超越明白了自己的声东击西之计并没有完全成功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五章 危机浮现--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