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从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后的唐宋元明清,甚至如今的印刷技术,都是深受这种印刷术的影响。活字印刷术,就像是给印刷界制订了一个规则一样,让后来人都延续这项技术。

清朝的商品经济,虽然有了发展,但是远没有现在这样完整的产业链和明确的分工,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很多印书的工坊基本上都是自印自卖,工坊印刷出来的书籍,大多只供给自己的店铺出售。

萃文书屋就是这样的一间书屋,他们设在城中的工坊,进行活字印刷,同时供应他们的三家店铺的书籍销售。

这一天,两个人来到了萃文书屋。

“两位客官,这就是我们的印刷工坊,各位不妨看一下,我们的木活字,是整个扬州城里排版最整齐,字迹最清晰,字体最漂亮的一家,选择我们萃文书屋,你们不会后悔的。”萃文书屋的掌柜,跟在两个人的后面,积极的推销自家的产品。

这两个人一个白面书生,一个精明青年。虽然他们的穿着都很一般,但是见多识广的萃文书屋掌柜的还是看出了两人那种高居于人上的气质。

当然,这两个人就是韦小宝和银钩赌坊的老板楚恒。

“这就是活字吗?果然很精巧。”韦小宝拿起一枚活字,说道。

这枚活字是木头雕刻的,十分精巧,从外表上看去,就像是一枚小小的印章。四四方方的形状,最上端是凸起的汉字。

韦小宝看了一眼,这是一枚小小的“之”字。

隶体的“之”字,优美儒雅,绵延悠长,美感十足。这一枚活字,显然已经使用了很久。多年的印刷,让字体凸起的几个部位都被磨得闪闪发光,凸字的底部,都是浸染的墨渍和痕迹。但是整个活字非常干净,并没有被岁月侵蚀很多,可见对其的关护和保养还是非常到位的。

这样精巧的作品,是许许多多匠人智慧的结晶。

“这样的一枚活字,从开始使用到报废大约能印刷多少字?”韦小宝把玩着这枚活字,问道。

“如果保养得当的话,一颗活字大概能印刷20万次,如果是铜制的活字的话,这个数字要增长五倍。”掌柜回答道。

“那这样的活字,都是你们的印书坊自己制作的吗?”韦小宝问道。、

“是的,我们有专门制作活字的匠人。”掌柜道。

“很好。”韦小宝道:“这样的活字,我要求制作十箱,每箱的话,要有136张。”韦小宝比划了一下:“具体的形状和图形,我想跟你们的匠人细谈,怎么样?”

“您是要买活字,不买书吗?”掌柜的问道。毕竟在这个时代,大家的活字基本都是自产自用,出售的只有书籍。

“咱们开赌坊的,要活字做什么呀?”一边的楚恒看了很久,实在是搞不懂其中的玄虚,不禁开口问道。他今天是来找韦小宝商量一下赌坊重开的事宜的,但是韦小宝一言不发,询问他有没有相熟的书屋,于是楚恒就把韦小宝领到了这间萃文书屋。

萃文书屋的老板恰巧是楚恒的朋友,楚恒就带着韦小宝,来到了这间萃文书屋。

但是韦小宝的一言一行,都让他有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又是活字又是印刷的,实在和赌坊事业风马牛不相及啊。

所以楚恒才有此一问。

“马上你就知道了。”韦小宝眨眨眼睛道。

楚恒对韦小宝的信任程度是相当坚定的,于是他马上吩咐掌柜,找来了制作活字的匠人。

这位匠人大概四十岁,国字脸,黑脸盘,双手骨节粗大,磨有厚厚的老茧,一看就是干惯了粗活累活的人。

封建王朝和现代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他们重视产出,却不看中总结和理论。所有的艺术家,都是最基层的工人。他们最具有创造力,却拿着最微薄的薪水。韦小宝把自己所需要制作的形状和花纹都一一说了出来,这位老农般的匠人听后没有说话,布满岁月风霜的脸上甚至看不出什么喜悲。他沉默着,然后转身操起了木匠工具。

这位掌柜口中绰号“活字张”的匠人,从面相上看去,和一个被苦难生活刻出满脸皱纹的老农别无二致。

但是木匠工具一入手,这位老农,就好像是换成了另外一个人一样。粗重厚实的木匠工具,在他手底下,如同最精巧的仪器一样,灵巧的配合着。

只用了一盏茶的功夫,大清朝第一颗麻将牌就诞生了。

这是一个二筒。

随后韦小宝根据前世的记忆,又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方案,活字张都一一进行了修改。

最后出现在韦小宝手里的,就是一颗木质的麻将牌。

摸索着四四方方的麻将牌上,那被打磨地光滑顺手的棱角,一丝笑容爬上韦小宝的嘴角。

“有了麻将的出现,相信整个大清朝,都会疯狂的。”韦小宝自言自语道。

有了这第一颗麻将牌的诞生,以后的制作,就顺理成章了。

因为有老板吩咐,所以书屋掌柜也相当的配合,在韦小宝的吩咐下,书屋掌柜召齐七八名匠人。

他们都依靠第一颗麻将牌的样子,开始进行雕刻。

而在这之前,韦小宝就已经把所有麻将牌的样式都画在了纸上,所有的匠人,只要按照图表做出来就好了。

饶是这些匠人都是熟练工,但是全手工工作,全部做完这一套共计136张麻将牌,也是耗费了老大一番功夫。

随后


状态提示:第五十二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