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甲午崛起>1228 路越来越窄了
权后,它把力量集中在了奥地利帝国。奥地利帝国较为注重工业,国内政局较为缓和,外交手段圆滑。然而其混杂的民族构成和二十多种语言,在民族主义浪潮下不堪一击。

同样是由一个国家主导的联合体,为什么德国,西班牙,奥地利帝国,联合王国和意大利王国差别如此之大?

德意志帝国的凝聚力主要有三个支柱,德意志民族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普鲁士邦在帝国内的压倒性优势。

普鲁士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整合了小德意志地区,作为民族统一使命的完成者自然在德意志地区享有极大的威望。同时在普奥战争之后吞并了汉诺威、黑森卡塞尔等邦的普鲁士几乎可以代表整个北德意志,即使南德四邦的加入也难以动摇普鲁士的主导地位。

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认为新生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毕竟巴伐利亚一直保留着驻外使馆,还顺手拒绝了德国对于王**事演习的视察要求。

于是直到一战前柏林也拿捏不住南德诸邦会不会跟着一起跳进战争的火坑,但万幸的是在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和1848革命中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在威廉二世的刻意引导下早已成了了一个庞大怪物,在狂热民族主义的裹挟下,群众欢脱的扛着各邦投入了这场“条顿民族和高卢人、斯拉夫人”关系民族生存的“伟大”决战并被机枪一波又一波的收割,带着为“日耳曼梦”而光荣献身的迷梦倒在那看上去亘久不变的战线上。

现在轮到了看上去永远摇摇欲坠但是却坚挺到了一战的奥地利。

奥地利帝国还保留着普世帝国的梦想,但是她所背负着的历史时时刻刻束缚着她的脚步。

帝国在各地所拥有的特权是不尽相同的。为了追逐普世帝国的理想,用同一价值观同一行政体系等改造帝国,拯救帝国,就不得不迎接这些历史遗产的挑战。

对于被严重压迫的地区,这只是减轻了身上被试驾的负担。对于原本享有足够自治权的地区,这只是哈布斯堡暴政的又一例证。

君主国试图达成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平等的被压迫,而约瑟夫二世的尝试可悲的遭到了贵族、教会的阻扰而失败了。

但1848年革命以及匈牙利战争中哈布斯堡的胜利给予了帝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重新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

首相施瓦岑贝格亲王忙于外交,打压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的野心,内政大臣巴赫则主导了国内的事务。

在这段时期匈牙利的历史特权被取消,其他民族甚至是在1848革命中依旧忠于哈布斯堡的克罗地亚人也失去了他们的议会和自治政府。

维也纳成为了这短暂时期帝国境内唯一的权力中心。

然而在法奥、普奥战争中接连落败、帝国权威一落千丈的状况下,弗兰茨约瑟夫不得不选择奥匈妥协,来换取匈牙利人的支持。

奥匈协定使得总人口只占五分之一的匈牙利人在奥匈的事务上和其他五分之三的人口享有同样的话语权。

安德拉西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提醒科苏特分子,“如果有人抱怨说我们从协议的条件不利于匈牙利,我要回答说我们目前只付共同开支的30,享受的权力却和付70的那些人相同。”在外莱塔尼亚,虽然1868年通过了一项宽容的民族法案,给予少数民族广泛的权利,可以在当地政府使用民族语言,在非马扎儿地区少数民族可以当选当地政府的行政长官,日后马扎儿沙文主义者执掌的政府使得这个法案除了空洞的文字和浓烈的反讽意味别无它物。

被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抛弃在外莱塔尼亚的各民族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弃感。特别是忠诚的克罗地亚人无论是1848动荡时期,意大利革命和匈牙利战争中都支持哈布斯堡,却没有得到任何的政治或者经济利益,最终还被其抛弃给马扎尔人。

奥匈谈判的同时帝国也在和捷克人进行着类似的谈判,帝国愿意给予捷克人类似的自治权换取波西米亚对帝国的忠诚。

帝国政府和捷克民族主义者就自治的多少和自治区的大小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捷克人坚持波西米亚是波西米亚人的波西米亚,正如匈牙利是马扎尔人的匈牙利一样。甚至还要求将这个范围扩大到整个大波西米亚地区,包括摩拉维亚和部分西里西亚。

这个要求超出了帝国可以接受的范畴,毕竟“满足波西米亚人的愿望就是宣判德意志人的死刑。我们可以牺牲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以满足波兰人,牺牲斯拉夫人和罗马尼亚人以满足马扎尔人,因为前者会被波兰人同化,后者会被马扎儿化,但德意志人可不会被捷克人同化。”

奥匈内部的民族分布,在大波西米亚(波西米亚+摩拉维亚+西里西亚)还是存在为数不少的德意志人的。

1868年奥捷的谈判没有得到什么结果,绝望的捷克人试图获得法国人的帮助。

此时的法国却需要奥地利来一起对抗北德,弗兰茨在得知捷克人试图获取法国人的帮助后态度也强硬了起来。

此时的安德拉西给濒死的奥捷谈判补上了最后一刀,他指出满足捷克人的条件就将引起内战。“你准备用大炮来使波西米亚王国权利得到承认嘛?如果不是,那就不要实行这个政策。”

在较小程度的自治政策被捷克人拒绝之后,他们便失去了这接近获得自治的机会窗。

等到19世纪末,捷克民


状态提示:1228 路越来越窄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