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潘文觉得d21进展虽慢也勉强能算的上顺利时,某条肥虫正在积极布置大业。
接触过人类安顿下来后,肥虫每天都要花些时间努力回忆有用的信息,终于被他在前段时间想起一件大事。
就在于人类接触的前几天,曾经天空中出现过彩光,他当时没有“望远镜”的帮助,还以为是极光之类的东西。仔细想想,却越来越觉得那是一次太空战争。
还有,自那之后,天空中每过十来天,就能看到一颗熔岩星球,在以前似乎是没有的。
不管熔岩星球是轨道舰队的作品还是当时他们敌人干的,再联系到“望远镜”在后面观察到的战舰定期巡逻时出现的战舰形状很少重复,基本能断定停留在轨道上的舰队比他之前猜测的要强大的多!
这对肥虫可不是好消息。
他可以想办法催生出足够从地面攻击低轨道的霸道虫子,却不可能在舰队的监视下弄出足以对抗舰队的外层空间型虫子——那些虫子仅推进结构就不可能在现有地面环境自然进化出了,一旦出现一定会被盯住。
肥虫开始明悟在轨道舰队的压制下,霸占这颗星球实在是太难,特别是在他不敢大肆屠杀本地虫群的前提下,本体等级上升的速度还不如人家地面基地的产能、科技扩展速度。
自杀重来是不成的,自大银河时代开启以来,他转生了好几次,仅现在这次的等级最高。舍不得现有等级是其一,转生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更重要,有没有能提供较多经验、精华的本地虫群不得而知,会不会直接被丢到人类实验室里等死也不清楚。
记得有一次转生他被遗忘在无大气的星球上,那环境……他死之前只获得了所消耗精华的三十分之一,别提经验和发育了。
加上之前进化的小飞虫融入本地虫群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点麻烦,还是没有真正让他们停下发展的脚步。经过谨慎考虑,他认为接下来的目标必须改为给自己另找一颗星球发展,避开头顶该死的舰队。
想以此时的力量换个星球的目标看似荒谬,但经过计划后,可行性是很大的。
花了些时间把居住点向下移动到地表两公里以下确保本体安全,催生了些不会挖出大坑洞的小号虫子帮忙搜集岩质精华。岩质精华的搜集无法给他提供经验,却也能用于培养虫子。
肥虫发挥想象力,开始繁殖一些很奇妙的飞行生物并融入本地虫群里。
比如在气压较高区域能漂浮在空气中的水母状物体、各种自带甲烷气囊或有翅或无翅的飞行生物。
新的生物并不像小飞虫一般会对金属做针对性自杀_袭击,只是很自然的偶尔路过人类基地或加入本地虫群的敢死部队让人类认识。目的在于让人类产生“飞行生物密集进化”的错觉。
作为保留了生物圈进化体系的异虫虫群,区域性的出现有明显种群倾向的密集进化是很正常的,可能是为应付环境变化,也可能是外来刺激导致。
给人类十多天时间适应偶尔会多出一种飞行虫的事实,肥虫的计划终于可以进入到下一阶段——寻求发育地。
最不现实的环节,在此地却显得很容易,他明白头顶上那巨大的气态星能捕获多少卫星,而这些卫星中绝对不会只有眼前这颗有大气层。
一种改良型的大侦察虫被制造出来,它不再用于侦察地面,而是对空侦察。
大气漫反射是地面观察太空最大的障碍,利用改良的大侦察虫飞上两万米以上的高空,避开大气稠密区的观察效果会好的多,且该高度也不会引起轨道舰队的过分警惕。
气态星的卫星太多,在其中某颗卫星上,也许几年也看不到全部的80,接下来就需要耐心细致的等待与信息整理。
肥虫的运气终归是好的过分,观察了没多久,竟然给他发现了三颗有大气的卫星,其中之一的表面形态似乎是覆盖了与本地一样的菌毯!
目标有了,成功还远吗?
无需计算什么发射轨道,肥虫挤出全身绝大部分精华催化了只极特殊的虫子把自己装进去,算好轨道舰队的巡逻时间点,由改良型侦察虫带上两万米高空。
特殊的虫子其实跟运载火箭差不多意思,肥虫挤出精华后本体大小才两三公斤,而火箭虫因为采用的推进方式很特别,不需要装燃料之类的,长度仅有两米出头。
脱离大气层是最难的部分,为达到足够的速度,绕行低轨道时火箭虫以精华为能源燃烧自体尾部来加速,当然方向得错开轨道舰队可能出现的地方。
等达到脱离速度离开出生地时,火箭虫的大小缩水了一半。
借着火箭虫足够小,相对速度慢根本不会引起注意的优势,前往目标地之前,肥虫胆肥的以不到四万公里的距离路过地面基地正上方,并以火箭虫身上预留的几个器官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对手。
看过之后他却后悔了。
所谓无知者无畏,当看清对方在同步轨道上的布置,他明白这帮家伙所图不小,怕是在进行行星开发。假以时日,他必然要面对一堆超强的敌人。
可是此时他也没的选了,不去目标星球落地生根,单靠结构简易的火箭虫和所余无多的精华,往外飞怕是要飞个千八百年的才可能找到颗合适的星球落地。
慢腾腾的火箭虫在太空里旅行了几天,终于把它送到目标星球。
火箭虫在降落过程中继续烧掉自身不让内部过热,